担心之事,还是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这夜,寿慈宫内,灯火通明。
一连五日了,自从瑞清接到和亲国书,秦氏就没睡好过。
瑞清坐在秦氏的床头,双手撑着头,母子二人许久无话。
灯火噼啪跳了几下,秦氏一惊,把阿贞也都吓了一大跳,这时,有宫女来报称丽妃娘娘求见。
“这么晚了,她来干什么?”瑞清皱了皱眉,显然很不愿意看到丽妃。
秦氏没说话,只朝着通报的宫女无力地挥了挥手,片刻之后,丽妃走了进来。
行过礼,瑞清问:“丽妃深夜来寿慈宫,所为何事?”
“臣妾并非有心打扰太后安歇,而且听闻了东夷王求亲之事,想必太后定是为公主忧心忡忡,特来为太后分忧。”
“分忧?这么说你有办法,可以既不伤了两国和气,又可以让公主不去和亲?”
“回皇上,臣妾日思夜想,记起来在汉元帝时期,匈奴求亲之时,将一名宫女王昭君封为公主嫁予匈奴,保得两国几十年的和平,臣妾认为或者可效仿此法。”
秦氏恹恹的表情似乎有了一丝振奋,示意丽妃说下去。
瑞清却道:“你的意思朕懂,但那王昭君可非一般女子,姿色绝美,更重要的是她的聪敏过人,试想我朝宫中哪得如此奇女子?方能让土忽深信不疑?”
丽妃继续说:“眼下臣妾心中倒是有一人选,此人虽姿色并不算上乘,却冰雪伶俐,通透聪颖,加以训练,定能担此大任,不仅解公主之困,还彻底可拔除皇上和太后心中刺,一举两得。”
秦氏坐起来,似乎有了精神,道:“哀家知道你所说之人是谁,皇帝怎么看?”
瑞清冷冷地看着丽妃,良久,道:“此举怕是还除去了丽妃的心头大患,一举三得吧?”
“皇上明鉴,臣妾献出此策并非出于私心,而是真的想为皇上和太后排忧艰难,公主回宫区区两年便与太后骨肉分离,臣妾也是于心不忍。”
“是吗,先帝忌辰之时朕刚有了纳姚氏为妃的想法,这才几天,丽妃此策来得可真及时。”
秦氏缓缓吐出一口气,道:“哀家觉得,此法可行,正是那个道理,杀不得动不得的人,不如就让她一世远离,哀家可以认她为干女儿,可以封她为公主,可以让她极尽尊荣,这样,无论是悠悠众口,还是那个人,亦都出师无名,实乃不错的计策。”
“母后……”瑞清还想说什么,却被秦氏扬手阻拦。
“明日早朝后,让姚淼去承安殿。”
“是,母后。”
瑞清扶着秦氏躺下,回过头,不经意间,见丽妃已然开始窃喜计谋得逞,幽暗的眼中露出了轻蔑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