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小麦(1 / 2)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2021 字 2021-12-28

一场阅兵让世界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陷入了莫大的震惊之中,雅尼克觉得不需要再口头上恐吓他们了。让总理和外交部长等人继续招待这些人后自己来到德国农业研究院,视察“小麦增产项目”的研究进展。

欧洲的地理环境欧洲的整体纬度非常高,因此并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只有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少量种植;大部分地区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可即便是种水稻吃米饭的欧洲国家,在饮食习惯上与华夏截然不同。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他们做出来的米饭因为烹饪时间的关系,是夹生的状态,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更有味道。而米饭在法国人眼里是甜点,将米饭混合酱汁,配以金枪鱼和沙拉;或者用牛奶煮米饭,加糖加其他香料做成布丁。

来到研究院,经过热烈的欢迎仪式后雅尼克直奔主题,谈起此行的目的。“小麦的杂交研究进行的怎么样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项目负责人一脸诚惶诚恐的回道。“禀殿下,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看着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水,雅尼克笑笑道。“不用紧张,我也知道这项研究的难度不亚于诺贝尔奖获奖项目,想要有所成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实他对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早在二十世纪初,为了应对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各国纷纷围绕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展开研究。三十年代左右,美国的杂交玉米率先实现产业化;而到了70年代华夏的袁老也将杂交水稻产业化。

至于有关小麦的杂交研究,虽然起步挺早早在1919年,国际上就出现了有关杂交小麦的研究性论文,可一直到他穿越之前,世界上的小麦杂交技术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果,那可是整整100年的时间。

其主要难点还是基因问题。在二倍体作物中大多数生物都是二倍体,只要两组染色体上的基因保持协同和一致,性状改良就可以起作用。但小麦是六倍体,要六组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都保持协调和一致,难度明显加大,性状改良的代谢网络更加复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小麦而言,想要创造一个起作用且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与恢复系统,实现杂种优势利用,难度就更大了。

“项目继续研究,不过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得采取别的手段了。”雅尼克知道这项研究不会那么容易出成果,今天亲自前来一是为了表示对这项研究的重视,毕竟他可是深受“民以食为天”“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等观念的熏陶,二是他想到了另一个能增加小麦产量的办法。

那便是辐射育种法;运用各种射线,对小麦的种子,植株,花粉及其他器官进行辐照,影响其遗传物质,改变其遗传性,引起各种各样的变异。只是这样的变异是没有特定方向的,比如:有的小麦会出现没有叶片,有的小麦易折断,有的小麦个头较矮,有的小麦产量较高。需要科学家们通过人工定向选择,将优秀的基因变异个体挑选出来,培育而成为新品种。

也就是人工干预加快小麦的基因变异速度。在自然环境中基因变异的速度非常慢,这是因为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而dna有双链,可以起到相互纠错的作用,以至于小麦每次自我复制时,只有极个别的基因会变异,但由于基因变异是没有方向的,所以想要挑选出高产的基因变异非常困难,需要花费更久的时间。

如果小麦种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多的基因变异,将会大大提高育种速度。

给这些人简单讲解了辐射的原理和利用后雅尼克突然想到后世风靡一时的“太空蔬菜”,“太空水果”。

就是将各种植物种子送到天空,太空中有许多高能粒子,这些高能粒子无法穿透地磁线以及臭氧层影响到地面上的生物。但是太空中没了地磁线以及臭氧层的保护,各种种子可以接收到超量的高能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