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把寄来的衣服和书本收好,罐头这些吃的就交到两个女孩子的屋里,大家一起吃。他迫切的奔出屋子,往附近的竹林去,想安静的看看家里这次来信都写了什么。整个信看下来,发现除了对自己的关心和担忧之外,多了不一样的信息。父亲在信里写到,之前已经有一部分的知青通过关系返城;但是四人帮倒台之后中央却没有对上山下乡的知青做出安排,鉴于个人预估,希望林知青能好好学习,万一有机会返城的话一定要抓住。信里的意思写的很隐晦,但是林知青隐约感觉到可能就要有大事发生了,而在这之前,自己一定要做好准备。
且不提林知青回到知青点分享这个消息后,其他的知青是如何激动,大家学习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
李家这个年着实不好过,前几天队里算账,整个一年下来,工分比往年还缩水了。一家必要的口粮还是要的,除了工分换的,负债又多了几十块。张氏忍着他人异样的眼神,跟队长说除了稻谷这些主粮之外,再要一些豌豆、胡豆等杂粮算在里面;虽然这些杂粮不是那么受欢迎,但是也能填饱肚子,所需工分还少一些。
寒冬腊月的,除了准备过年之外,有了一年的收获,亲戚之间也要往来一番。张氏头天晚上便从分到的胡豆、豌豆里各舀出来半斤左右,细细的用小火煎熟用布袋子给装起来挂在屋里的房梁上;第二天一早,寒风吹的呼呼响,张氏难得大方的舀半碗米让李潇涵浓浓的煮了一锅粥。众人几下扒完便准备出门了,李大爷背着四妹,张氏背着老五,李建国拎着装豆子的布袋,李潇涵领着老三,往张家村去了。
虽说天冷不愿意出门,但是去舅舅家就意味着有好吃的,李潇涵和李爱国走的一蹦一跳,非常开心。唯独不好的就是,穿的单薄动起来就没那么冷,奈何鼻子遭不住,一会儿就觉得鼻涕要出不出的。路上走一半的时候经过一个村子,张氏看村里基本都是土墙房,虽说也草房顶的多,但是比起李家村来说,好的多。而且这个村子平坦些,山上没什么树,但是草多啊。不像李家村,那是被人薅的一根多余的草都没有,都被人家拿回家做柴火或者积肥去了。张氏转头跟李大爷说:“李大,等下回来的时候让建国背老四走一段,你这个背篓就拿来装草,你看这村的草多好。”
李大爷点点头,这几乎是每次去娘家回程的必备操作,反正不能眼看着许多的草还空着手回家。李潇涵带着李建国走的累了正和哥哥弟弟交换个眼神,走到一块小声商议,等下午是不是要赖在舅舅家多玩几天,反正现在不上学不上工的。
李潇涵不知道父母在议论什么,也不知道自己10年以后会因此被许到这个去外婆家路上的村子。似乎有的事情在你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隐隐埋下伏笔,如果有早知道,李潇涵会不会避开这条必经之路呢?
对于李大爷和张氏两人来说,这一天注定无法平静;对于别的村子富裕还只是羡慕,当他们回到张家村时,才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