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文涉及到主角为将帅统领一军的情况,细说一下本文的后勤算法及规定。
东汉打战都说粮草多少多少石,首先明确一下东汉末年的一石的概念。
“石”是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1石=4钧=120斤。而一斤大约为258.24克,那么一石就大概有31公斤。
“石"在古代作为容量单位,相当于重量,在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粮食都有所不同。在三国时期,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
所以,为了方便计算,本文中就一石统作60斤。
后勤方面,其中《居延汉简》和《九章算术》都出现过类似的题目,按古时候算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来看,东汉这时候“石”和“斛”应该是同等的计量单位,所以本文中的“斛”和“石”是同一个意思。
《居延汉简》:入粟大石二十五石,车一辆输甲沟候官......入粟大石廿五石车一辆居摄三年三月。
《九章算术》:六人共车,车载二十五斛hu。
都是说一车25个单位,由六人运送。
所以本文运送一车为25石,六人一车,合一车为1500斤。
军队开支。
引用《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中的内容如下:
废许昌附近稻田,调部分驻军于两淮屯垦。邓艾建议:“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
后来这数万军队东调以后,即分散在当地务农备战。“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
由于土沃水丰,可以收获并积蓄大量存粮,用于将来的对吴作战。邓艾预计:“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其中邓艾提到:“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即10万人5年消耗3000万斛粮草。
即1万人1年60万斛,也就是3600万斤,即1人1年3600斤,一人一天约莫10斤。
那么规定本文所写的三国时期军队后勤如下:军队1人1天消耗10斤粮草,运粮车一车为1500斤,有6名人员随车押送,路上消耗粮食同等于军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