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但是,再用流行的定义来说,与这三种实在符合究竟是什么意思?
从上面所说的那种要求而兴起的哲学是以经验为出发点的,所谓经验是指直接的意识和抽象推理的意识而言。 所以,这种要求就成为鼓励思维进展的刺激,而思维进展的次序,总是超出那自然的、感觉的意识,超出自感觉材料而推论的意识,而提高到思维本身纯粹不杂的要素,因此首先对经验开始的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
这样,在这些现象的普遍本质的理念里,思维才得到自身的满足。 这理念(绝对或上帝)多少总是抽象的。 反之,经验科学也给思维一种激励,使它克服将丰富的经验内容仅当作直接、现成、散漫杂多、偶然而无条理的材料的知识形式,从而把此种内容提高到必然性——这种激励使思维得以从抽象的普遍性与仅仅是可能的满足里超拨出来,进而依靠自身去发展。
但是到了现在的话,想象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比重要的东西了。
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哲学家们想要使人们恢复的能力)。因为,在我们内心的某处,有某个声音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庞大的、神秘的存在。
这是对他们而言相当重要的东西。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功一苦恼过如此重要的东西该不该用在这里。可能再也回不到他们手中了。
他知道在生活面前,一种刚强有力的态度才是惟一最重要的,惟一值得的,其他的一切则是卑下的、耻辱的,但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在青春年少的时候,爱情很容易战胜,因为年轻人的身上有太多的渴望……可他三十岁了,到了某些快乐已经失去了激励作用却又没到习以为常的时候。 所有他喜欢过的东西,所有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比不上玛丽在身边。
举个例子来说,而且是个非常重要的例子,米歇尔已经把自己训练到从来不去想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让自己看上去永远年青、对男人有吸引力,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一切了。但是她已经积累起来的、存在各种瑞士银行里面的巨大的财富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旦她富得超过了再贪婪的梦也梦想不到的地步,她又该致力于什么目标呢?这样的梦有没有个完呢?
现在的人可能对我说,这全是过去的事;明日黄花,没有太大的必要再去提它。 我自己也知道,上面写到的事实的确是明日黄花。 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非常鲜明地不时出现在我眼前。 是不是因为除了具体的事实之外,在这悲剧性的往事中。
还有某些东西远没有成为明日黄花,如今仍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沉重负担呢? 具体的事实消失了,但它对人们的性格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某些习气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难道这些影响、这些习气已经随着上述事实一同化为乌有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