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官爵当回事啊,内心不得不佩服神兵的气度,不光是民夫和军将心服,连自己这样久经官场老于世故的总兵都心服口服,跟着这样的人绝对错不了。
第二批物资的到来,尤其是几十辆马车和油料的到来,可帮了大忙,因为先遣团自身所带油料并不多,所以天津塘沽的建设不如周至县那么全面铺开,得节省燃料,有了这批马车部分替代卡车的功能,工作进度就会加快,这再一次鼓舞了忙碌的现代人,此时塘沽一带已经大变样,土地虽然未铺水泥,但已经很平整了,木制的三层楼房造好了百余栋,港口船坞有了雏形,盐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也开始产盐了,到处都是雇佣工人的身影,大明人开始的不习惯,在金钱的驱动下开始安心自发劳动,哪一样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样子。
天津知府杨庭麟三天两头往这里跑,他是想有样学样,只是终究没有现代人的手段,始终学得不伦不类,比如先遣团是不筑城池的,只是在挖一条壕沟,而天津城一直在修葺破损城墙,一批批流民的到来,防疫基本是表面上的,没有那个条件给每个人检疫,只能是发现一个隔离处理一个,与神兵的严格检疫差很远,当然他也在救济流民,不过他这个知府只会几顿粥之类的,暂时把他们安置在城外餐风露宿,不象神兵卫那样每个人登记检疫,安排地方,杨廷麟有意想招收更多流民充实天津城,奈何银子如潮水般流出,没有太多的本钱,所以更多的是为神兵打下手,充当中转站的角色。
就这样朝廷里还经常有人弹劾他,说什么的都有,反正不合朝廷规矩的事多了,虱子多了不痒,连杨嗣昌刘宇亮都被参劾过,他一个干实事的知府被参很正常,只要皇帝决心不变神兵不走,朝廷官员除了打嘴之炮就拿他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