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后金准备议和(2 / 5)

阎应元自己糊里糊涂,拿出浑身力气跑了个二十里地,回家休息了几天,一下子天上掉下顶这么大帽子,是不是谁搞错了?把他和别人搞混了?他不解地望着天津父母官,杨廷麟知道他有疑惑,笑眯眯地说神兵卫十余万人的选拔赛,他阎应元名列第二,仅次于当朝平辽伯卢象升大人,足见壮士身手不凡,今由卢大人杨大人等举荐,皇上隆恩,特赐你守备衔,望壮士勿忘朝廷器重,诸位大人的栽培,说着就叫下人奉上告身补服官帽印信等物,并拿出纹银百两,说是天津府的一点心意,望阎守备好生安顿好家眷,全心投入新军训练,皇上卢大人等都看着呢,阎应元皇帝的圣旨不理解也得接下,可这钱财不敢拿,说知府大人的好意心领了,只是无功不受禄,还请府台大人收回,杨廷麟说这不是他的意思,而是卢大人杨大人的意思,念守备大人远来清苦,家中有老母需赡养,特意关照安顿好的,也好让你全身心进入新军历练,并非故意笼络,这事也是经过皇上首肯的,阎大人无需推辞,只需念着天恩浩荡即可。阎应元扑通一下又跪下了,对着北方涕泪交流,高呼万岁,阎应元此生必鞠躬尽瘁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也代年迈母亲和未出嫁的妹妹叩谢天恩。

骑着骏马还未回到家的阎应元,远远就听到爆竹声声,众多街坊都涌出来看热闹,而妹妹则脸红羞涩搀扶着母亲早早站在门口迎接新任六品武将的哥哥,这是好事的衙役早早通报的结果,难民堆里出了个大官,谁都想沾沾喜气,有几个一起逃难来的乡亲更是忙出忙外,张罗着要办喜宴,阎应元一身官服下马跪下,说道孩儿回来了,母亲和妹妹都是眼泪长流,本来诸事不顺,通州的家没了,投奔天津亲戚找不到,家里粮食见底,哪都不顺才会放阎应元应征,今天喜从天降,老天开眼,阎家出了个朝廷命官,还是名义上的天津父母,怎不叫人悲喜交加?各位邻居快帮忙,无论如何得摆上几桌,大家同喜,阎应元迅速奉上百两银子,说是官府发的,这下子酒宴开只有着落了,原定两三桌扩大到十余桌,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来,也给多日不曾闻荤腥的大家打打牙祭。

一场喜宴,来的都是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人物,卢象升曹变蛟吴三桂杨陆凯等十几个,都是校场上一起通关的武将,加上杨廷麟等文官,神兵卫虽然没来人,但托人送来了一篓精贵的水果,都是从来没见过的,足可见阎应元得神兵器重,前途无量,众人自是尽醉方休,从现在起,他们就都是新军战友加兄弟,所有人心知肚明,皇帝如此看重,估摸着这大明江山以后多半就要靠在座的几位了。

后金的大殿里则是一片死寂,逃回来百多旗丁,已经被皇太极杀了十几个,一两百万的粮草只运回三十万石不到,连岳洛宏宁完我都折了,不用说,以崇祯小儿的气度和一惯做派,定然身首异处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南征陪了夫人又折兵,现在连物资通道都给端了,难道老天真要灭大清?皇太极想不通,所有亲王贝勒都想不通,战场上的胜败还能理解,这后勤通道突然无来由被堵死可就匪夷所思了,按道理大明上下早就买通了,没人会和银子过不去,即使明朝皇帝有所觉察也不敢一锅端,上下盘根错节,牵连甚广,必然投鼠忌器,查抄一两个可能,一下子全抄了,那就太不正常了,传说中的天降神兵也得到了证实,天津那边山西那边都有活动,的确拥有为数众多的钢铁怪兽,神人莫测,还得到了小皇帝的信任,这都不是好消息,说明今后大清不光要面对摇摇欲坠的明朝,还要面对深不见底的外来凶神,前途堪忧,何去何从,所有人心里没底,连一向目中无人的多尔衮多铎兄弟也一声不吭。

清军吃了大亏,补给线没了,内部人心惶惶,各种坏消息搞得皇太极心烦意乱,这几天一肚子怨愤全发泄在布木布泰和哲哲等几个蒙古女人身上,没日没夜地折磨,一次次活塞运动,眼窝深陷,神色憔悴,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