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多次要求廷推人选,高卿家以为让洪承畴回来如何,西北是否可保无虞?”高师成想了想说“然也,西北尽可托付孙传庭大人,必然无虞,洪大人回京亦可居中调停,杨大人卢大人就在京畿,随时可奉诏,完全可以”崇祯点了点头,就让洪承畴回京入阁,杨嗣昌本就是阁臣,再升一级,空一位置以待卢象升,这样安排没有不妥,明天就在朝会上廷推,这次不再被百官牵着鼻子,必须乾纲独断,至于物议菲菲,就像高师成说的那样,就当乱风过耳,他们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自稳坐钓鱼台,说实话自从平台召见神兵卫首脑以来,他对上朝都已经感到可有可无,已经能体会为什么当年皇祖皇兄整天不上朝,他们不是怕满朝文武,而是心烦天天面对鸡毛蒜皮,现在他是真的有些明白了,这朝会就是个菜市场,啥也不是,还不得不耐心听着,一不小心就被带进沟里,想想以前宵衣旰食事事躬亲真的有如梦游一般可笑。咳。
王承恩曹化淳见皇帝心情舒畅,也跟着高兴,本来一团迷雾,被神兵卫一点拨豁然开朗,看来皇帝是真的明白事理了,这比他们提醒皇帝管用多了,也省得后宫每日谨小慎微,深怕触了逆鳞惹来大祸。
“朕闻神兵卫有学堂开办,太子每每跟朕提起,意欲前往受教,不知卿家以为如何?”崇祯心事已了,心情放松,神兵卫种种奇迹让人牵挂,宫内也不例外,连翰林院吴伟业也认为该让诸皇子前去见识,故乘此机会提出来,看能不能让太子如愿,神兵卫当然谁都可以,只要安心学习现代知识,越多人越好,于是高师成说完全可以,本来计划新军第五师归太子带领,早些让太子前去历练自然欢迎,水到渠成,太多封建守成君王长在深闺,缺少各种知识,不知百姓困苦,导致最后亡国,穿越者既然来了,就要打破这种怪圈,安定开拓美洲澳洲的后方,必然需要一个多少能理解现代思维的统治者,否则前方开拓,后方生乱,民族的整体改造就无从谈起,所以未来的储君学习现代知识穿越者是举双手赞成的。
“后世上朝都在辰时会不会使诸事拖延,或者议而不决?”崇祯提了个上班时间的问题,千百年来朝会都有定制,卯时就要到齐,起床时间则更早,很是幸苦,他上次平台召见的时候听说后世辰时才上班,一直记在心里,这次又提出来,觉得该问明白,高师成回答说是的,按天人合一的说法,起的太早对身心不利,辰时正是万物复苏风发之时,最合适,不会使诸事拖延,反而会事半功倍,既能延使人得到充分休息,又能使各项事务顺利开展,并建议皇帝注意身体,不用废寝忘食,只需抓住重点,余者皆可放开,比如各地方人犯处决,若非关系国计民生,根本不用皇帝亲自批红,到刑部督察院就可以了,还有风闻奏事,无有证据,大可不必理会,否则徒添烦恼,应该设法减轻工作压力强度,以免操劳过度,按他们看来,陛下桌上的奏折有一大半都不需要皇帝亲自审阅批红,抓大放小,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神人也管不过来,只能让有司衙门分担,不必事必躬亲,这样才可以做到职责分明,按部就班,也省得各部门无所事事,互相扯皮。
高师成一席话是没有任何一个大臣敢说的,这是要下放皇权,增加臣权,放在太祖时代,那是要问罪的,不过今天崇祯既然问道,就说明他内心对几百年来的制度有所思考,尤其是想到了皇祖万历和皇兄天启为何不上朝,王承恩他们每次见皇帝太幸苦,也只能小心提醒,不敢象今天这样全面说出来,高师成不同,来自后世,没有负担,说错了皇帝也不会怪,属于旁观者清,因此他的话所起的作用比那些大臣包括身边太监要有用的多,崇祯记下了,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但至少在他内心种下了变革的种子。
时辰不早了,高时辰起身告退,说天津还在等他回去呢,崇祯本想留下一起用膳,见他归心似箭,也就罢了,不过临走崇祯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