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再次陛见(2 / 5)

大功夫和腐朽王朝泡蘑菇。

几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临管会觉得这场末世大战,必然会造成大量伤亡,都是中华儿女,不能眼睁睁看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况且里面还牵扯到很多我们费尽心思保护下来的人物,如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张煌言等等,若是放任自流必然给整个民族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介入,而且是尽早介入为好,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大家总算是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先阻止张献忠,再伺机解决李自成,不过不是给他们大量杀伤,而是恐吓为主,最好让他们投降保存大量流民性命,安置做劳工也好派遣去海外也好,总之能少杀伤尽量少杀伤。

此时张献忠部收买了左良玉后突出重围,又利用四川巡抚邵捷春和杨嗣昌有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宁,邵捷春本来以为张献忠不会到这里来,没想到被左良玉卖了,农民军神速前来,他手下的官军一触即溃,被张献忠轻松突入四川,彻底打破了官军的封锁,杨嗣昌已经清楚知道自己战略失败,他终于醒悟过来,一方面强令官军追击,一方面连上折子请罪,并要求辞去督师之职,推荐洪承畴孙传庭来主持,这比他后来连出昏招好多了,历史上他未能做到指挥军队如臂使指,所有官军从总兵到士兵,几乎无人听他的,一切战略完全纸上谈兵,都是走到哪算哪,导致张献忠入川后得到充足补充,发展壮大开始反击官军,那时候杨嗣昌甚至想用分化招抚的方式瓦解起义军,即赦免罗汝才等人,规定来降者授予官职,唯独不赦张献忠,张贴布告说有能擒获张献忠者赏万金,封候爵,可惜第二天布告旁就出现了农民军争锋相对的告示,上书“有能斩督师来献者,赏银三钱”明显充满了戏虐,以至于杨嗣昌神情沮丧,并怀疑左右都有私通农民军嫌疑,更加在指挥上昏招频出,最后因实在无法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畏罪自杀。

本时空由于神兵卫的存在,使杨嗣昌见识飞涨,结合皇帝临来时的摸棱两可的嘱托,自己战略部署的局限性非常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认识到若再如此强撑下去,大明王朝必然葬送在自己手里,所以一改往日自己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态度,不顾以前的隔阂,连番上折子,除了请罪就是坦白自己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说自己已无能力为皇帝分忧,为国家除贼,请皇帝批准自己辞职,请神兵卫和其他大员前来主持,否则必出大事,自己百身莫赎云云,算是深刻认识到自己战略失误,可见神兵卫的出现,潜移默化,对大明各处的影响正日渐显现,可算是大明之福皇帝之福,也是他杨嗣昌本人之福。

接到急报的崇祯也已经明白杨嗣昌的战略失败了,由于自己的任性,满朝官员的无能,已经造成了难以收拾的局面,若再进一步实行原来的战略,后果就是真的亡国灭种,现在败报一个接着一个,时间紧迫,所有人又拿不出个主意来,这个时候再去请神兵卫出面应对,觉得放不下这个面子,尤其满朝文武还在一个劲叫嚣,说投入更多钱粮,更多军队,最好把正在新军营的卢象升等人全调回来,全部派去西北,接替那些不中用的将领,不信灭不了流寇云云,总之不能让外人插手,以免尾大不掉,危及社稷,一副信口开河,书生意气,毫无治国方略,和以前病急乱投医一个样,没有丝毫改变,怎不能让他头疼?

崇祯在王承恩等近伺的点拨下开始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了十多年来的前因后果,流寇数灭数起,屡剿屡复,神兵卫说得对,都是因为西北气候异常民不聊生所致,为了活命只能铤而走险,据说这样的气候还要持续很多年,洪承畴他们也早就看出西北问题关键在于安抚救灾,若是一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东北女真又在虎视眈眈,把国家所有资财全部消耗在西北,只会给后金大开方便之门,得不偿失,可现在这个局面应该怎样应对?把卢象升曹变蛟他们全抽出来调过去?那新军由谁来统领?这些新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