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了,再过去就是留都南京,他是真怕进南京城,里面勋贵云集,满街书生,要是被他们缠住,稍有不慎就会说不清道不明,自己这点资历在南京候补朝廷整套班子看来不值一提,都是老油条,哪个都得罪不起。
南京六部和北京六部职权有些不同,北京六部是以礼部为首,南京六部则是以兵部为首,兵部尚书还兼任参赞机务,和镇守太监加守备三人控制着整个南京运作,此时兵部尚书是仇维侦,为人还算中肯,有天生怜惜弱者的性格,只是胆子小一些,据说准备告老还乡,不想再在南京这个是非窝里混,清军南下后,他多次拒绝招揽,最后病死于家中,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历史上还是有气节的,清军南下南京勋贵们开门投降时,他悲愤无奈自缢殉国,而南京守备魏国公徐文爵就没有前两人那么有骨气了,南京有兵近二十万,面对多铎所率清军万余,投降明军四万,竟然与礼部尚书钱谦益一起率百官不战而降,拱手让出城高墙厚的南京城,成为软骨头的代表。
此次江南被持续十数年的旱灾波及,粮食歉收,原来的鱼米之乡,变得民不聊生,多数富商吝啬苛刻,对受灾民众不闻不问,官府有心救济,却因各种税赋不堪重负,无力承担,只能上表请示北京,若是没有神兵天降,这场旱灾无法收场,还会直接影响到江南漕运,致使北方得不到补充,雪上加霜,所以这次洪承畴领命赈济可以说是对江南灾民雪中送炭,一到徐州即分派各地官员就地赈济灾民,安定民心,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南京的勋贵官员早接到了朝廷消息,知道朝廷派洪承畴来救灾,更不把大量灾民放在眼里,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地主豪强宁可把粮食喂猪喂狗也不会拿出来救济的,反而都开始囤积居奇,市面上粮食价格由原来的二两左右一担涨到三两都打不住,这些奸商以往年的经验揣度,朝廷赈灾只是做个样子,虽然听说有神兵相助,可在潜意识里觉得再怎么神也不可能变出大量粮食来,所以洪承畴一拨拨粮食源源不断从水道陆路陆续分发下来,他们还是感觉不可思议,都是精米中的极品,比自己吃的还好,竟然就这样毫不吝啬地发放下来,给了难民,积压在自己手里的粮食反而觉得烫手了。
此次槽帮出了大力,原因是来的时候神兵卫就有意资助这个最大的帮派,和槽帮达成了协议,运粮价格是原来为朝廷运粮的两倍,并且规定此次任务完成后,每个参与的槽帮成员可以获得三两银子或者一石大米,为了防止底层被盘剥,又另给槽帮一万石粮食加十万两银子作为费用,先期付百分之三十作为定金,完成后全额付清,对于每户参与者可提前预支一到两石不等,所以整个因国家贫困被连累得奄奄一息的槽帮群情振奋,数千条各种船只全体出动,几乎家家都全员参加,小到吃奶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走不动的老人,全来了,因为神兵卫说了,只按人头算,有一个算一个,每人一石,只要这次任务完成,粮食就够他们吃两年的,为什么这样?其实神兵卫有自己的考量,一这个最大的组织拥有大量水手,以后无论内河航运还是海上贸易,现代人熟水性的太少,更多要招募他们,二自己的海军需要在他们中招募一批,三他们熟悉江南各处情况,轻车熟路,节省时间,四最主要的等以后大量海船造出来后,漕运就会被海运替代,提前和槽帮打好关系,必然到时有莫大帮助,五也是变相救济受灾群众,他们有了粮食必然会多少救济自己亲人一些。所以神兵卫根本不在乎是否划算,硬用银弹攻势雇佣了数千船只数万人,连漕运总督那都得到了十万银子,条件只有一个,以后神兵卫运送东西不得克扣,不得漂没,所以这次江南救灾运送粮食几乎没有出现贪污漂没之事,都给喂饱了,不需要再贪污救命粮了,扎扎实实减少了运输上的消耗,也为以后神兵卫的各项工作做好了铺垫。
钦差洪大人在徐州好几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