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巨大诱惑(4 / 5)

有必要去天津或周至县看看,看看这外来人究竟是何来路,是不是真的毫无办法,至于创办刊物争取总办一职,那是一定要争的,无论如何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周延儒运作入内阁的事,听洪承畴的说法,可能比自己想象的容易,也就是说不需要那么多钱,能节省尽量节省,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于是两个人决定先去京师一带看看,和吴伟业吴昌时等人见上一面,再做定夺,周延儒来南京,肯定会拜见洪承畴这个钦差,以及留都众多老相识,不如就让他在这里忙上一阵,等自己了解清楚情形再一鼓作气,总之不能半途而废。

周延儒此时的确已到南京,他正在南京吏部尚书府上做客,两人是老交情,自然少不了嘘寒问暖,客套一番,谢升见到周延儒其实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为内阁空虚的事来的,前首辅又是状元出身,不在家好好呆着,来南京,和钦差大人前后脚,这就说明周延儒在蠢蠢欲动,准备东山再起,而自己几次廷推都在阁臣名单里,那么现在就是竞争对手,所以就显得格外微妙,朋友是朋友没错,可现在两个人都在争内阁位置的话,就有些尴尬了,谢升前些日子所以当着南京百官的面对钦差发难,就是做给朝廷诸公看的,他需要所有官员的支持,既然很大一部分官员要攘除外人,那他就得做个样子,体现自己公忠为国的形象,而周延儒的突然出现,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内阁就那么几个位置,论资格自己肯定比不过前首辅,所以周延儒的来访表面客客气气,其实都在试探,周延儒想知道朝廷的一切动向,而谢升则在旁敲侧击确定状元公的意图,两个人基本鸡同鸭讲,都是虚来虚去,结果自然可知,就是啥都说了,也啥都没说,等于白跑一趟。

周延儒回到寓所,心里不禁暗骂谢升这个老狐狸,礼送了一回,得到的消息都是大路货,没有半点含金量,思来想去还是得见见洪承畴,这个新晋阁老一定知道些皇帝的心思,于是在张溥见洪承畴的两天后,这位前首辅也坐在了钦差大人的堂上,开始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闲扯,洪承畴还只得耐心地听着,毕竟人家资格在那,不过面对前首辅,洪承畴就没有接待张溥那么交心了,张溥好歹是名士,多少有气节,有担当,而周延儒不同,是官场浸淫多年的老滑头,自己若是说的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阴沟里翻船,所以即使自己已经决定辞职去神兵卫,也不认为周延儒入阁是件好事,当然,你们在运作,一眼望下去,入阁的可能性很大,他内心是抱定不管不问的态度,随你们怎么办,反正我是准备步孙卢二人后尘加入新军,谁愿意上谁上都可以,故对周延儒来访是客客气气,有问必答,反正都是场面上的话,至于皇帝怎么想的,对不起,我都出京快一个月,真不知道,我能把江南赈灾的事干好就算是上报天恩,下不负百姓了。

两次拜访,打听到的都是些大家全知道的东西,周延儒窝了一肚子火,什么叫世态炎凉?这就是了,才从首辅位置上下来几年,所有人都开始狗眼看人低了,哪天要是老子东山再起,一定不会给你们好果子吃,周延儒本来气量狭小,历史上不甘受张溥摆布,暗中让吴昌时毒死了张溥,可见此人足够阴狠的,若按照原来时空,他上位后,搞得国家更是举步维艰,局势危急,最后终于被崇祯这个末代皇帝罢黜,只可惜大明已然耗尽元气,无力回天,终于轰然倒塌,把个大好河山让给了半奴隶制的游牧民族,不过现时空一切都被改变了,皇帝还是皇帝,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只是都被穿越者半强迫地潜移默化了,根本不存在改朝换代的可能,也完全不存在被瞎搞的担心,一句话,有没有周延儒这样人都一样,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反正都是鸡肋,只有当事者自己不知道而已。

李香君和卞玉京自那天和神兵卫一唔之后就没有忘记过,影响太深刻了,脑袋里始终挥之不去,打破陈规的大度,平等的对待,高亢激昂的歌曲,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