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互相收缩(5 / 5)

是三天两头跑来,他心里清楚的很,没有神兵卫的矿产,光有千疮百孔的大明税收,整个户部就是个空架子,宋应星推广高产作物逐步解决北方饥荒,侯恂管着叶县的盐矿,毫无杂质的精盐完全供不应求,银子源源不断流进国库,他这个户部尚书才算是真的感受到什么叫手里有钱心中不慌,据神兵卫几位伯爷说相比于海贸和商税这些都是毛毛雨,当然引得他想入非非,一门心思想看到神兵卫海船的完成,只要那些巨大船只建成,就意味着大量银子的收入,哪能不让人心动?至于什么片帆不得入海的先帝遗训,哪有白花花的银子那么诱人?与时俱进,对,就是与时俱进,连皇帝都在一天天接触新事物,他这个老头当然不能固步自封,自甘落后不是?

孙传庭接到圣旨,把襄阳的事务交割了一下,坐着神车就出发,巡视九边,检查防务,大同张家口这些紧要关口全部要视察一下,免得被蒙古鞑子乘虚而入,回到西安的时候碰到了西北赈灾钦差史可法,几个月下来,史可法投入的粮食已经达五六百万石,银子两百多万两,西北几个省几乎都赈济到了,当然都是神兵卫出的,如此大规模救济,在大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光各种贪官污吏就抓了一百多人,搞得史可法人都瘦了一圈,开始是见一个贪官抓一个,后来他感觉自己都有些麻木了,实在太多了,都是穷怕了逼的,但凡朝廷早些救济,也不至于一个个如飞蛾扑火般吃相那么难看,于是在各地实权派的一再劝告下,他也只能抓几个典型了事,不出大纰漏就可以,就这样,上报的贪官总数都突破了百名,就连崇祯皇帝也懒得一一过问,把处置权力全交给了内阁和史可法,所以作为朝廷钦差,史可法是忙得不可开交,要不是天生的忧国忧民书生意气,他早累趴下了。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经过史可法几个月的殚精竭虑,加上宋应星高产作物的逐步推广,西北各省饥荒总算在他手里有所缓解,流民有所安置,大量抛荒地重露生机,冻饿而死的人在一天天减少,所以当孙传庭这个西北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回到西安的时候,他才有机会放松下来,难得和孙传庭他们几个喝茶聊天,所谓偷的半生闲,说的就是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