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在内的文人,许多原来看起来一无是处的文人,在几十年南明抗清斗争中都显示出了宁死不屈的气节,所以在穿越者看来,只要引导得当,这里面绝大多数都会是今后大明的栋梁,没必要有先入之见,人为制造矛盾,一个安定的大中华才是他们完成接管世界霸权的坚实基础。
从皇庄到天津的水泥公路已经在紧锣密鼓施工中,水泥产量的提高,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度,天津港口也是一天天成型,旁边几个干船坞内几艏大海船已经初具规模,再有几个月就可以下海了,作为未来的海军司令,范小武比谁都急切,陆地上的斗争不是大事,即使没有明军他们也能完全掌控,只有这海上争霸,才是所有事当中的重中之重,多拖延一天就多一份不确定性,所以整个天津基地,最忙的不是陆文夫他们,而是范小武等一帮海权决定论者,每天都在关注着港口船只建造进度,包括现代火炮改造进度,好在去南京的同志结交到了福建郑家,就在金子荣武昌大破闯王之时,郑鸿逵和十六岁的侄子郑森来到了天津,随身携带着穿越者委托购买的三艏维修过的盖伦船以及郑芝龙的亲笔信,自从南京和汪大元他们晤面回去,郑芝龙和郑鸿逵一帮海盗出身的兄弟,仔细分析了外来者的种种事迹,郑鸿逵认为这些神秘人没有把他们郑家另眼相看,坦诚布公,一出手就是毫无戒心委托购买海船,并答应郑家一批火器,有别于大明官员的狗眼看人低,值得结交,而郑芝龙对于邸报上说神兵卫屡次重创建奴则将信将疑,建奴凶名在外,所谓满万不可敌,以往大明官军只败不胜,突然来了一批神秘人竟一下子扭转乾坤,太过匪夷所思,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就朝廷大手笔封出几个伯爵来看,这股势力不容小嘘,况且人家对郑家没有敌意,加上有合力拿下大员的想法,没有道理不理会,因此他决定先按照双方约定购买了三艏西洋人旧的盖伦船,并雇人修葺一新,让郑鸿逵前来天津做进一步试探,只有自己儿子郑森是否要往皇庄学习,他倒是不太上心,主要是怕朝廷扣为人质要挟与他,可惜郑鸿逵带来的消息被求知欲旺盛的郑森知道了,和太子勋贵子弟一起学习诱惑,加上对京师的向往,年轻的郑森不断缠着父亲要求前往,并保证不暴露身份,若是不对,立即返回云云,搞得郑芝龙左右为难,最后还是郑芝龙的母亲黄氏出面,才勉强说通了,放郑森跟随叔叔一起来天津见见世面,但不许留下,一矣事情办完立即回家,郑森满口答应,出门远游永远是年轻人最激动的时刻,他也不例外。
郑鸿逵乘坐的大福船离天津老远就看到了大沽口繁忙的景象,上万民夫忙忙碌碌,旁边还有几艏显露头角的大海船在建造,其轮廓之大超乎想象,能看出这些大海船比自己的福船大两三倍,可见神兵卫这帮人财大气粗,而且雄心勃勃,对他来讲且忧且喜,忧的是如此巨大海船一旦建成必然超过郑家,是否会兵戎相见还未可知,喜的是有这样巨大战船帮助,对付西洋人的盖伦船应该不是问题,而收复大员把握更大,自己亏了来一趟,不然都不知道天外有天,于是他收敛起南海霸主的身段,命令随行护卫小心应付,不得无礼。
在引航船的引导下,郑鸿逵郑森所座福船停靠在一个简易码头上,放下跳板上的岸来,与前来迎接的毛海峰等人寒暄施礼,郑森好奇的看着一群短衣短裤短发无须的现代人,虽然听叔叔讲过,但当面看见感觉到还是很新鲜,尤其远处已经初具规模的城镇建筑,不同于大明,不同于荷兰人,也不同于他所认识的日本,无一不让他兴趣大增,当然此时现代人不知道这位少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只以为他是一名普通的郑家随从。
郑鸿逵此次带来了三艏修葺好的盖伦船,和一些福建特产,比如按穿越者要求的糖,茶,桐油等和两船粮食,穿越者对这些货物很满意,给的价格也是超出郑家的期待,当然郑鸿逵此次前来更主要的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