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整个战局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两年前,争论是南下还是北上的时候,青木三郎是坚定的北上拥趸。无奈,在岛国日本,海军的话语权远远大于陆军,最终选择了南下。
两年过去了,日本军队陷入在太平洋海战中难以自拔,兵源日益枯竭,颓势已无法逆转。
这些,都令青木三郎痛心疾首。
收到哥哥青木一彦的求助,青木三郎为哥哥青木一彦提出的建议很简单——以华制华。
青木一彦当然清楚以华制华的重要性。
不过,他更清楚中国这帮皇协军的战斗力,基本是一群乌合之众,从上到下都是浑水摸鱼混日子的兵油子。
指望这帮人做事,聊胜于无,还有可能背道而驰。
于是,青木一彦便让弟弟物色人选,来担起“以华制华”的大任。
就这样,青木三郎反复考量后,选定了穿越前的徐浥尘。
除了文武双全外,穿越前的徐浥尘性格相对单纯,几年来的思想灌输,他已经完全认同了军国思想,愿意为圣战奉献一切。
可以说,日本人的洗脑非常彻底,非常有成效。
徐浥尘唯一没有彻底向日本坦白的,就是他的亲生父亲是谁。
当然,也不是他刻意向日本人隐瞒,而是日本人从没有深问过此事,徐浥尘便没有特意交代过。
除了徐浥尘品学兼优外,他是江城皇协军城防司令黄定明的养子,这个身份也是青木三郎十分看重的。
既然要指望皇协军出菜,就不能让他们内部先乱了。
带过兵的都清楚,空降的官员很容易与之前官员滋生矛盾。
小矛盾尚可化解,要是出现了大的矛盾,很有可能出现内乱。这个时候,团结一心,把人心笼络住,比什么都重要。
让徐浥尘去做这个城防司令副官,儿子和爹在一起,乱也乱也不会乱到哪去了。
就这样,徐浥尘临危受命,离开了东京,前往营川报道。
时也命也,没想到一场意外,让日本人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徐浥尘再也不是之前的徐浥尘了。
……
乘坐黄定明专用吉普车,徐浥尘来到青木大队的大队部闸口。
吉普车停到闸口前,徐浥尘摇下了车窗,向警卫望去。
黄定明除了每周来大队部参加军事会议外,平时,青木中佐也常叫他过来议事。
故而,大队部的守卫对黄定明的车很熟悉。
今天却与往常不同,车里坐的人换成了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见此情景,门岗警卫上前敬礼问道:
“你地,来大队部找谁?”
徐浥尘听到日本兵说着蹩脚的汉语,觉得十分可笑。
抗战电视剧经典的场景,没想到现在真人回放了,想笑却不能笑。
“我是江城城防司令部新任副官徐浥尘,这是东京陆军学院的派遣函,我要见青木中佐。”徐浥尘用着流利的日语对守卫说道。
守卫从徐浥尘手中接过派遣函,打开仔细看了看。问道:
“徐长官,你和青木中佐预约了吗?”
这一回,守卫也不再说极不熟练的汉语,换成了日语问道。
“没有,不过我这有一封青木中佐哥哥青木一彦处长的家书,你向青木中佐转告一声便可。”说着,徐浥尘从上衣口袋取出一封信件,递给了守卫。
守卫见状,接过信函连忙跑回警卫室,向值班的小队长汇报。
正常来讲,要见青木少佐一定要有预约的,没有预约守卫是不会向青木中佐汇报的。
可这回却有些不同。
虽然这帮日本兵离开本土很久,不过,他们也清楚东京陆军学院在本土的分量。
再有,来的人还带着青木中佐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