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诚,赵晓雪卧房。
傍晚,忙碌了一天的赵晓雪回到家中,简单吃了口晚饭,便关上房门,一个人在屋里思量起来。
虽然姑姑赵曼反复跟自己强调,要将今天青木玲子说的,宪兵队要将徐咏送到江城医院的消息,第一时间向上级组织汇报。
不过,赵晓雪却觉得,自己现在发报,似乎有些不妥。
原因很简单,这件事除了自己和姑父,没有其他人知道。
如果自己现在就向上级组织汇报,潜伏在组织内的叛徒一旦知道这个消息,倒推的话,那自己的身份就有可能暴露了。
这一次,与上一回套徐浥尘的话不同。
上一次,是暂缓处决徐咏的消息已经登报,自己只是确认情况真伪。
而这一次,其他渠道并没有任何消息,自己作为知情者如果现在汇报,无异于告诉敌人,自己就是地下党员。
如何既能将这个消息传达到上级组织,还不能让敌人怀疑到自己呢?
一时间,赵晓雪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
这时,桌子上放着的一张报纸映入了她的眼帘,赵晓雪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桌上的报纸,是每日一期的《江城晚报》。
与《江城日报》官办不同,《江城晚报》是私人报馆印制的。
虽然内容虽然也是以歌功颂德为主,不过,较《江城日报》还是含蓄很多。
老板蒋大友是姑父的发小,两人关系不错,经常走动。
既然,白天青木玲子亲口说了要将三叔送到江城医院医治,莫不如顺水推舟,让姑父在《江城晚报》上发一篇声明。
一是感谢日本人所谓的仁义之举,二是劝解三叔弃暗投明。
这个声明一刊登,徐咏要被送到医院就成了众所周知的公众事件,自己再和上级组织联系,就不会被人怀疑了。
赵晓雪看了一下时间,离报纸第二天内容排版还有四个小时,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想到这里,赵晓雪立刻起身出屋,匆匆到了父亲住的正院,拨通了姑父家的电话。
接听电话的不是姑父,而是姑姑赵曼。
赵晓雪心里很清楚,赵家的电话应该已经被日本人监听了,说话自然要小心,再小心。
赵晓雪对电话那边的姑姑,说道:“姑姑,我姑父在吗?”
“晓雪啊,你姑父在中庭,你找他的话,我现在就去叫。”
“哦,姑姑,那就不麻烦了,跟你说也行。”
“什么事,你说吧?”
“上午,我不是跟姑父去了趟城防司令部嘛,那个青木督察说,三叔有悔改表现,还要送他到江城医院治疗。
姑父也表态了,要做三叔的工作,让他迷途知返。
刚才我想了想,既然宪兵队有意医治三叔,姑父应该有所行动才好。”
“晓雪,你的意思是?”电话对面的赵曼,似乎听出了赵晓雪的弦外之音,问道。
“姑姑,是这样。
刚才在家,我正好看到了《江城晚报》。
晚报社的蒋老板不是姑父的朋友吗,我觉得姑父应该以他的名义,在《江城晚报》发出一篇声明,对宪兵队的表示谢意,同时也向江城人表明徐家的态度,劝诫三叔早日迷途知返,弃暗投明。
姑姑,你觉得怎么样?”
赵晓雪的一番话,虽然没有明说,不过,赵曼当然能够读懂她话中的意思。
现在想想,自己确实有些考虑不周。
如果赵晓雪真的把上午得到的消息,通过电台向组织做了汇报。
那她的身份很有可能会被日本人怀疑。
即便日本人没有确凿的证据逮捕赵晓雪,也会将她列为重点对象来监视的。
到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