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4 / 4)

于人族的每一个人。任何人都不能将土地彻底占据,转换为私有。

此时如果有人想种田的话,那么官府就会根据各自城市的具体情况,分给他相应的土地,种子,还有肥料。

当然了,此时田地里收获的粮食也必须全部卖给官府。私人不得征收。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粮食也彻底进入了管制阶段。全权由官府来管理和分配。

此时呢,只要分配制度合理,而且官府也一直受到监督,那么便很难再发生饥荒。毕竟除了天灾以外,饥荒的主要因素大半都是人祸。

现在主要的粮食产品米面油,还有各种谷物与肉类都限制了私人经营,限制了囤货涨价,进入了管制阶段,那么人祸就基本可以排除了。

至于天灾?

人族的仓库中至少会存有八年的主粮。如果全国乃至全球都陷入了灾荒,那么最多就是大家暂时别吃菜了,也别吃肉了,主粮是管够的。

虽然吃的可能不健康,但是绝对饿不死。

此时,“耕者有其田”的“有”字上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全是个人所有,不能买卖,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毕竟一旦土地私有化,那么土地兼并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所以为了人族整体的稳定和延续,只能牺牲这点了。

现在呢,你想种地,那我就给你分;不想种了,想撂荒了,那我就将土地收回。分给其他想种的。这你也别怨言。

可以说,现在这里的农民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一种和工人类似的职业。

区别只是你是种地的,我是打铁的,而另外一个人是砌墙的。

有了土地的公有化,那么房子的问题也就顺便解决了。

给你一块地,自己建去。

如此,也就达到了“居者有其屋”的愿景。

现在呢,更是出现了“召唤房屋”这种神通,可以说这个愿景已经是圆满完成了。

至于其他的,像“少者有其学、读者有其校”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这也只能等以后再慢慢来了。

云上,看着底下那热闹非凡的城市,那一张张走在街上的笑脸,郎静波朝地下挥了挥手,感慨道:

“艺涵啊,我们人族的盛世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她是我们的先辈通过一步一步的辛苦努力得来的。奋斗来的。

而这其中呢,法家的改革派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制度,现在的律法,才能保证我们人口相比之前暴涨了三百多倍,还依旧稳定。老百姓也更是幸福。”

说着,郎静波想起了神通降临的前夜,那时候正值史上第一个大王朝走向末期,人口也只有三千余万,但是现在呢,一百亿。

这其中不仅有粮食充足的原因,制度的原因也必不可少。

毕竟身为大乾的丞相,他可是知道就算排除了粮食的因素,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三千余万人口的制度,可不一定能撑得住一亿人口,更别说一百亿了,这里面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呢。

而现在这些先进的制度呢,也大都是法家的改革派先贤一步步推动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