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醉眼迷蒙道:“弟弟,开战之前,你一定要记得提醒我,要先派人去劝降。
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大家都不容易,能少死些人,就尽量少死些吧。”
说完,他又连灌几碗烈酒,然后一头倒进毛皮堆里呼呼大睡。
熟睡中,莫吉哈的口中,不时吐出几句断断续续的呓语:“……我的儿子……该死的北吉部……该死的叶雷……天杀的喀木尼堪部……”
莫吉桑神色暗淡地继续喝闷酒,他很了解哥哥为什么会醉酒——索伦人喀木尼堪部,在大酋长叶雷的带领下,正不断地侵占他们的领地!
生活在鲜卑利亚的索伦人可以分为三个大部落。
第一支是喀木尼堪部,长年生活在贝加尔湖的东北方,北方,以放牧驯鹿为生,由十二个大氏族联合而成,大酋长叫叶雷。
第二支是使马的索伦人,称为那妹他部,生活在贝加尔湖东岸至赤塔河的广大地域上,由十五个大氏族联合而成,大酋长叫根特木耳。
第三支最为重要,称为索伦本部,生活在尼布楚的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黑龙江一带,人数也最多,也最为剽悍,大酋长叫博木博果尔。
在真实的历史上,1636年,喀木尼堪部曾在叶雷的率领下,归顺了皇太极。被皇太极安置在嫩江一带生活。
可不知为了什么,投降不到一年,他们又全族出逃,跑往鲜卑利亚。
满清挂不住面子了。皇太极气恼之下,派出了大量的蒙古兵、索伦兵和八旗兵,先后追杀了八个月,才在鄂嫩河的支流温多河畔,把叶雷斩杀。
莫吉桑坐在哥哥的身旁,摸着自己脸上那道长长的伤疤,默然无声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伤疤是去年他跟喀木尼堪部作战时,被对方大酋长叶雷亲手砍伤的。
这道伤疤是他莫吉桑永远的耻辱,也是明天莫多托部出兵消灭北吉部的主要原因——喀木尼堪部近年来,正不断地从贝加尔湖的东北方,向西方和西北方两个方向发展,侵占了莫多托部许多传统的领土。
莫多托部想走出困境,要么向喀木尼堪部投降,臣服于叶雷大酋长的统治。每年除了上缴贡赋外,还要替他们当炮灰,冲锋陷阵,征战四方。
要么就选择向南迁徙,争取有更多的回旋空间。而北吉部,恰恰就挡在莫多托部向南迁徙的必经之路上……
与此同时,在离莫多托部大约十公里的一处山间隘口中,四百多名大周士兵,正借着火把昏黄的火光,不断地修筑工事。
他们是从3月6日中午从安国城出发,狂奔了4天,今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终于赶到了这里。
四百五十名近卫军官兵,外加卫生兵十六人,无线电兵四人,共四百七十人。二百五十条雪橇,二千只哈士奇。足足跑了四天,路程超过四百公里!
张天昭回想出征时的情形,许多场景还历历在目。
当队伍从城门慢慢出去的时候,全国老百姓敲锣打鼓的,夹道欢送……
欢送中的人群中。
年迈的父母,拉着儿子的双手,老泪纵横……
年轻的妻子,抓紧丈夫的军大衣,泣不成声……
弟弟妹妹挥动着小手,稚声稚气叫着,哥哥哥哥,平安回家……
那时候,张天昭十分伤感,总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内心久久不能安宁……
可当他见到张立典亲手斩白羊祭旗,高声呼喊:“帝国兴亡,在此一战,众位将士,务必奋力”时。他又想通了。
与其让后世亿万国民因失去鲜卑利亚而千年心痛,还不如让大周百姓去承受一时的丧子之悲……
毕竟,他为这一战,付出了太多。
大周王国为了这一战,也付出了太多!
所有出征的将士,都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