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各有两门火炮。
相比之下,西北、东北两座塔楼是单层塔楼,火炮各1门。西北塔楼高米,东北塔楼高米。
从数据上看,曼加泽亚城防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北城墙和它两座塔楼。
在没有加农炮摧毁城墙的情况下,米宁大公把进攻重点放在那里,合情合理,不容置疑。
试想想吧!
当几千名罗刹士兵,手持火枪弯刀,扛着云梯,高喊着乌拉乌拉,如同潮水一般,向北城墙和塔楼发起决死冲锋的时候,那种场面会是多么的壮观!
农奴兵们争先恐后地冲到城墙根,在火炮火枪的射击死角下,迅速地架起云梯,刀盾兵以盾牌护身,勇敢登城。火枪兵在城下举枪掩护,射杀一切敢于露头的异教徒……
这个场景,米宁大公想想都觉得美。他确信,在汹涌的人潮面前,低矮的北城墙和两座塔楼,恐怕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就会被人潮所吞没……
这便是米宁大公找到的“曼加泽亚城堡致命的缺点”,也是他完成沙皇命令的唯一办法。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排兵布阵的。
他把原先四面围攻的战术,改为重点进攻北城墙。
另外,他还安排有一支佯攻部队。
开战后,佯攻部队快速地通过11米高的西城墙,进攻低矮的南城墙。目的是牵制敌人,不让他们增援北城墙。
在士兵的分配上,米宁大公给北城墙派了四千人,南城墙是两千五百人。
他给农奴兵的命令也很简单。
就是跑,有多快就跑多快。跑到城墙下就马上架起云梯,然后登上城墙,与瘦小的异教徒肉搏,杀死他们便是胜利……
孙可望站在北城墙上,看见旷野中,如同潮水般涌来的罗刹士兵,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敌人实在是太多啦!
黑压压如同乌云似的,正从西北、正北两个方向包围而来,人数起码在六千以上,远远看去,真可以说是人潮汹涌,刀枪如林!
来这么多敌人,不但孙可望看见了,心里直发怵。其他远征军士兵看见了,也同样在心里直打鼓。
尽管他们大多数是家丁出身,在大明时就过惯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可敌我兵力如此悬殊,他们还是第一次经历!
面对危险,身体的本能反应,让他们咬紧牙关,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火枪,似乎只有这样,他们内心中的紧张,才会减弱几分。
“敌人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他们不会四面围攻吧?”
望着越来越近的罗刹大军,首次指挥全军作战的孙可望,急得差点冷汗直冒。
他双手紧握拳头,在激烈地思考着:“他们主攻的方向,是东城墙?还是北城墙?或者南城墙?”
就在他天人交战的时候,孙可望看见蒙力克跑过来说:“孙副连长,北海伯爵让我转告你,小心罗刹人的人海战术,还要特别注意北城墙和南城墙。”
张天昭的交代,犹如醍醐灌顶,让孙可望茅塞顿开。
他立刻就想明白,罗刹人打算用人多欺人少的办法,把进攻重点放在北城墙和南城墙,而不是高达11米的西城墙,和火炮众多的东城墙。
“北海伯爵真不愧是跟老祖宗游历过天堂,见多识广啊!”
看着高耸的东门塔楼,孙可望感慨万千,“俺想了半天都没想通的事情,他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眼光之毒辣,不得不服呀!”
然后,孙可望连下数道命令。
首先,他把西城墙、东城墙交给60名仆从军守卫,每道城墙30人。
第二,他把21名军役人员留在自己身边,作为后备兵。
第三,他给北城墙派去140名守军,南城墙派100名守军。
最后,他命令从武器库中搬来大量的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