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府一众人,皆是一惊。
半晌之后,谢老太爷才道:“太后娘娘这……岂不是落人口实……”
皇上封宫不出,太后娘娘有辅佐朝政之责,凡朝中之事,经内阁众臣商议拟定后,交由太后娘娘裁夺,就不算专权干政。
可若是私自裁夺,就有了专权干政之嫌。
这一纸加封的封诰,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虞幼窈心念一动:“太后娘娘处事还算公允,赏罚也算分明,加封一事,经不经过内阁议事拟定,也是板上钉钉。”
谢府一众人,都听出了深意。
谢老太爷颔首:“也是,内阁拢共就两位次辅,韩阁老失势,保皇党势大,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小窈儿不仅为朝廷缓解了旱灾,还推动了国策,有安邦定社稷之大功,原就封了郡主,加一个长字,也只多加一些尊荣富贵,朝臣们何必在这种事上,去得罪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统辖内外命妇,有恩赏内眷之权。
皇上要封诰内眷,都要先听太后或皇后的意见,封诰旳内容,也都是由太后或皇后拟定,交由皇上拟颁。
太后娘娘有此举动,也不算太出格。
谢老爷子深以为然:“西安韩氏背后的算计,朝臣们心知肚明,太后娘娘的恼怒,也是不加掩饰,没谁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去触太后娘娘的霉头。”
太后娘娘身份何等贵重?西安韩氏妄图挑衅太后娘娘的权威,太后娘娘如何能容忍?
恩赏小窈儿,表达了太后娘娘安定社稷,打压西安韩氏的决心。
是做给天下人看。
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威严,皇家的天威,太后的权威,不容挑衅;
对于推动国策,安置灾民,缓解旱情的韶懿郡主,更是不加掩饰的恩封重赏,也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朝廷推广国策,安置灾民,缓解旱情的决心,不容置喙,这是为了安定民心;
任何如西安韩氏这般,想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一己私利,藐视朝纲,挑衅天家威严,祸乱社稷之人,西安韩氏就是下场。
“眼下顺利推广国策,安置灾民,缓解旱情,安稳社稷,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一切的关键,都系小窈儿一身,恩封重赏小窈儿,也是为了稳定,北境的局势,所有阻挠者,无一例外,都是和朝廷做对。”
朝臣们只要不傻,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太后娘娘的决定。
否则一旦被打成了“韩党”,那就是万劫不复。
谢巡也道:“去年浙江水患,灾民们虽然得到了来自朝廷及民间组织的赈济,但赈济也只是一时,被淹过的土地沙质多,没一年半载,几乎没法种粮食,可小窈儿命人在浙江受灾的地区,推广番薯种植,受了灾的老百姓,就是靠种番薯,种出了他们下半年的口粮,浙江水患的阴影,也因着番薯的高产,胞腹随之散去。”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还没有如番薯这样贱活,高产又胞腹的农作物。
这也是朝廷为什么重视番薯推广种植的原因。
同时,国库空虚,朝廷无力赈灾,但几千万老百姓的死活不能不管,否则民怨四起,暴乱、起义频发。
朝廷派军平乱,庞大的军费哪里来?
不平乱,大周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在这个节骨眼上,韶懿郡主和武穆王能站出来,不仅全了朝廷的体面与威严,也给几千万灾民一条活路。
保皇一派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小窈儿。
也是为什么,小窈儿能靠着试种番薯,获得这样大的体面。
“小窈儿是禀了大义,才来了辽东,却险些遭了西安韩氏的陷害,是真正受了天大的委屈,西安韩氏的案子,闹得天下皆知,悠悠众口之下,朝廷不可能当做没有发生过,肯定是要恩恤安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