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我要是能考上A大,才不会当演员。”喻楚说,“我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你现在也很好啊。”徐金波说。
喻楚摇头。
“其实倒不是说一定要上一个好大学,只是,好好读书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我在分析和研究剧本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量有多贫瘠,很多地方甚至都读不懂编剧的用意,有的时候,也不能够理解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其实这都应该是基本功。”
“如果太会分析了也不是好事,我个人觉得,演员还是要不那么都懂一点才好。”徐金波说,“关键还是感受力。”
“可能是因为我在知识这方面很匮乏,所以我会有些介意吧。”
“是吗?”
周云摇头。
“我自己演戏,常常觉得就是每一个状态都分析地太细致了,越来越少有那种福至心灵一般的瞬间。”她说,“就是那种,可能一个眼神的变化,或者一个瞬间的爆发,我觉得这个其实对一场戏来说很重要。”
徐金波:“在电视剧里面,其实很难给这种瞬间的表现,除非是按照电影镜头拍镜像特写,否则,屏幕本来就小,观众也很难注意到,电影院跟屏幕上观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那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那个空间让你不得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保持在眼前的光影上,但看电视不一样,你并非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你的注意力并不是百分之百地聚焦在这个上面,往往在网络上被网友截成动图、转发成名场面的,其实都是一些更加表象的爆发瞬间,跟电影里那种微妙的情绪传递,是两回事。”
“我其实都不太懂什么是微妙的情绪传递,我之前是不懂演戏的,也没想过要好好演戏,后来想着不能这么混下去了,还是得提升一下自己,所以开始琢磨演戏。”喻楚说,“我的办法就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地把人物的丰富性给演实了,这个时候我要不要皱眉,要皱到什么程度,该是什么表情,怎么调整,我对着镜子演,一点一点地抠,说老实话,我基本上没有感受过那种所谓完全与人物融为一体的状态,我自始至终都是在表演,这也是我目前的短板。”
“这种东西不能够强求,演戏本身就是各人有各法,说到底还是看你呈现出来,打不打动观众,切忌感动了自己,却不感动别人。”徐金波笑,“我之前合作过一个演员,论敬业也是真敬业,拍摄的时候动情动得特别厉害,演得非常投入,可是在镜头里看起来,却怎么都觉得假,最后播出的效果也不好,观众不买账,说他演得差。”
周云闻言,叹气。
“所以,常常说嘛,有的演员是老天爷赏饭吃,这种人往镜头前面一站,就天生吃镜头,受镜头的偏爱。”
三个人一边吃一边聊。
“我其实很想有一天能够把我们自己制作的剧推出国门,让它们像美剧、英剧和韩剧一样,在其他国家也大受欢迎。”徐金波说,“我也知道我们现在的剧跟别人比还是有点差距,环境也如此,像《深海》这种题材,如果不是我坚持不改剧本,换到另一个人手里,早就妥协了,毕竟,一个没有正儿八经男主角的剧,目前咱们国内的市场基本上是不认的,幸好这也是有小云你来演,岳海才能开绿灯,否则你们夸我一百次金牌制作人,我也没办法让这部剧开机。”
徐金波脸上有些意兴阑珊。
时间已经不早,这家小店只有他们一桌客人。
老板坐在料理间看手机。
徐金波忽然想起什么,笑着对喻楚说:“其实你之前有一部戏,最开始是我负责,后来辗转到了别人手里。”
喻楚有些惊讶,问:“哪部剧?”
“《瞧不起的恋爱对象》。”徐金波说,“我看了原著,觉得改编成电视剧的市场不错,所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