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物相心生(2 / 2)

,可惜身不由己”。

同时,又会受到年长之人或是“有识之士”的批判:

“长不长脑子啊,咱大宣的女子,都能做到五品官,那得多大的本事,这样有本事的人自己不留着?还羡慕沃斯王一往情深?人家那是花言巧语想占便宜懂不懂!”

也有人不赞同:“两国通婚是好事,沃斯的国君要求娶咱大宣女子,听说还是个寡妇,说明什么?

说明咱大宣女子品性好,就算是寡妇他们都不嫌弃,这可是传扬大宣美名的好事情,可朝廷硬是不放人,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更有人的见解与众不同:“谁说朝廷不放人?谁说的,沃斯人吧?

既然是通婚,不论那个楚清是寡妇还是黄花大闺女,他求娶你就答应?就不矜持点儿?就不要点儿颜面?

所以说,未必是朝廷不放人,而是朝廷做事要讲原则,讲尊严!”

还有质疑的声音:“那娘们儿不就是个寡妇吗?听说沃斯人可是拿一座玉矿换她呢!一个寡妇能有那么值钱?要是这样,我们胡同还有俩寡妇,咱給报上去,看能不能多换点儿!”

马上就有人以不着调对付不着调:“你娘不也是寡妇吗?你去上报吧!”

接着就是一片哄笑声。

但也有很多百姓非常反感这种不尊重人的调侃:“你们还有没有良心!你们身上的棉袄、里衣,饭桌上的炒菜油,都是哪儿来的?

换在前些年,八十两银子一匹白叠布,丝绸都比不上,你们买得起?你们家里吃菜舍得放油?想屁吃哪?

现在人人都能吃得起、穿得起了,谁给带来的,人家楚清!

人是寡妇不假,可人寡妇干的事情,别说咱们爷们儿比不上,那些当官的也比不上!

你们吃着、穿着人家的便宜,反而说三到四,良心哪?脸哪?”

不论哪朝哪代,总有一个词叫“无知百姓”。

无知,可以理解为“无所不知”,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智慧”。

事实上,本就属于世间百态中的百姓真的无所不知,只是差对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判断的宏观性和利益的相关性的把握上。

一个消息放出来,谁放的、因何而放,百姓不知道。

朝廷的想法,百姓只能靠猜,因为他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站的位置不够高,因此也看不远。

而这个消息与百姓的利益有何瓜葛,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也就造成千人千念了。

所以,就算没人想去蒙蔽、愚弄百姓,百姓也不见得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言论。

当然,百姓的声音也影响不到朝廷的意向,只能茶余饭后聊个闲篇而已。

通婚与求娶楚清是两件事,却因为沃斯在国书上进行混淆,以及百姓的不明就里、不懂装懂,被混为一谈,各种言论花样百出。

只是无论哪种言论,达到的效果都是把楚清推上风口浪尖,对她都很不利。

百姓却津津乐道。

在没有报纸、电视和网络的世界,楚清竟也高居话题头条、如上热搜。

百姓未必知道六部尚书的名字,天下却都知道有个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