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商铺,都能够买到与粗盐价格相等的精盐,比细盐还要洁白,味道还要纯正。
还不易受潮,半斤就是半斤,不会放几天后发现少了半两。
只是购买时麻烦些,要带上户籍证明,每人每次限购半斤。
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能买到,买一次要等上半个多月才能买第二次,因为人家说得等下一批货到了才能卖。
可是这样也很好啊,如果一家按照五口人算,半斤都够他们吃上将一个月了。
百姓本就舍不得吃盐,他们的饭菜极其寡淡,半斤盐,很多人家能吃将近两个月。
到秋收时,从临洋县向西辐射出去的五六个州府,盐价一降再降。
损失最大的是盐商和盐务官员。
他们是大宣南方州府实力最强的商帮,靠着朝廷的特许和地方官府的庇护,几乎是“躺着赚钱“。
他们不但富可敌国,是朝廷财政的支持者和地域经济的操纵者,而且影响广泛,是一个财富与权势都不可低估的地方利益集团。
州府县里的农耕、水利、赈灾、教育等事业,都离不开他们的资助。
而盐商,是多数商人的兼职,他们倒买倒卖盐引,或对地方盐场进行垄断,在他们的投资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精盐冲入大宣市场,由于是限量销售,看似涓涓细流,却起到海啸般的作用。
因为所有贩售细盐的地方都保证以后能够定期供应。
但需要出示户籍进行登记这条规定,让商人们无法从这些人手中收购精盐。
半个多月只能买到半斤,勉强够自家人吃的,哪有多余的卖给你们?再说了,就算卖给你们,你们又以什么价格收购?
你们给的价格,与粗盐带来的病症相比,够给我们治病的不?
这些被精盐“砸”痛了的人,用脚后跟想都知道是楚清干的,可他们没辙——楚清的盐场,不是他们所持盐引指定的盐场。
秋收即将结束时,楚清的府邸建好了。
为何如此快?
这事儿说起来,让楚清被刺杀的愤怒消减大半——徐光泽从宝炉集团购买二号砖给楚清盖房子。
拿公家钱买楚家的货,盖楚家的房子,嗯,满意。
徐光泽这个小机灵鬼,给公家的报价还上浮了一成,楚清拿出半成给他做了回扣,另外半成办了一所孤儿院。
大宣的孤儿不少,临洋县也一样。
有的孩子是被拐卖后逃跑出来的,也有的是因为生病家里没钱给治弃养的;更多的是缺父少母被卖掉的。
战争会阻碍人口的发展,贫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