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母子第九百八十五章 朝堂是有记忆的
四年前的确发生蝗灾,并且蝗灾为祸数个州府,但是最先报告蝗灾的义斌府却没受到多大损失。
一提到这些,所有人便都想到楚清,于是朝堂上更是沉默。
当时楚清的建议没人重视,当然,也极少有人知道蝗灾最开始时的提醒,是出自庆德皇帝先行窥得楚清的《棉务日录》,也就是工作笔记。
但楚清最先施行抑制蝗灾的办法却是众所周知,比如鸡鸭养殖,和后来的蝗虫换粮。
再到后来楚清凭借倒手自家货栈储备粮食,平抑当地的粮价,也是无人不晓。
但是,众人回想半天,那些只是内忧,至于外患,那年沃斯好像没什么动静吧?
沃斯国的动静,也只有极少人知道,众臣大都不知。
当时沃斯国正是粮食危机的时候,欲对新伦州发动突袭,楚清却以粮食挑动沃斯国内乱,因此把这场外患平息于无形中。
这件事在密侦司的奏报中详细汇报过,为此,胡恒秋还和皇帝好一顿分析和称赞楚清。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曾经的外患,所以这时便有人发声了:“沃斯国问题不大,他们每到开春时节才断粮;
只要我们快速控制灾情,让灾民平稳度过这个年关,就不会出乱子。”
这个说法,附和的人还不少,可问题还是存在:“光说控制灾情,修堤需要人力、需要钱,搜救捕捞灾民需要人力、需要钱;
更别说搭建灾民的临时安置所,更是需要人力和钱;
都不说钱,光是人力,如何组织?
眼下情况诸位应该也都了解,百姓死伤无数,没死的流离失所,从哪儿组织人力去做这些事情?”
就有御史和礼部官员又忘记昨天被喷的痛苦了:“《汉书》有云:‘若乃不敬鬼神,政令逆时,则水失其性’,臣以为,皇上,应该祭天!”
敢这么建议的,是真正能做到“死谏”的文臣,不然,谁没事儿得罪皇帝去?
本朝皇帝可与历代不同,一提什么“祭天”、“罪己”的就翻脸。
果真,皇帝脸黑了,本来只想谁再提跟皇子有关、跟裁撤官员有关的话题就打板子的,看来,这些人也该列入打板子名单。
好在,有臣子的思路徘徊在之前的问题上:“组织人力,倒也不难,我记得当年楚、临洋侯曾雇佣灾民修桥铺路……”
当即就有人附和:“是啊,当年,临洋侯把粮价也给打压回去了,倒也没生出多大乱子。”
可惜楚清不在现场,否则必然感慨:姐在,朝堂只有声讨;姐不在,朝堂全是传说。
可这么一提,众臣想法就多了。
粮价、粮商、粮仓、官员,相关的一切人、事,过后发展成对江南官场的“清洗”,斩断多少在场朝臣的爪牙,他们全都想了起来。
马上就有臣子提到:“当年乱中生乱,诸位还记得‘鸡鸭瘟疫案’吧?
如今水患发生,北方还好,早已上冻,但南方如今遍地是死鸡死鸭,南方温热潮湿,怕是又要发生瘟疫!”
这是想带节奏呢。
那個楚清,也没起啥好作用,她鼓捣养殖鸡鸭,看似用鸡鸭克制蝗虫,却是埋下新的祸患,最后瘟疫一生就一大片。
最后她自己倒是赚了鸡鸭钱,可是,好几年过去,鸡瘟、鸭瘟不是从未断过?这就是隐患!
但节奏并不是好带的,楚清就算不倡导,鸡瘟鸭瘟该发生也发生,动物养殖多了,若照顾不周,瘟疫就避免不了。
所以一时间并没有人马上附和这个论调。
户部尚书刘聚看了“老对头”兼“老伙伴”、兵部尚书司雅稚一眼,奏道:“臣与兵部尚书的意见是,各地奏报因道阻而延迟到京,奏报上的消息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