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木匠说道:“少主,这样做框架自然是好,支撑密集,只是比较费木材和人力。”
商无炀道:“我不怕费木材和人力,我首先要考虑的是矿工性命安,我画这个的意思希望你们能明白,术有专攻,该如何防止塌方,还望师傅们给点建议。”
三名木匠师傅围着图纸左看右看,窃窃私语片刻,一名师傅说道:
“若是少主不考虑耗费成本,那老夫就说了,矿道内密集支撑定然是最好的,不过,老夫觉得,若想更可靠一些,应该做一根地梁,上面再加一根横梁,还需一根内支木,如此这般,对矿道顶压、侧压和底压都有很好的支撑作用,然后顶部和左右两边都铺设竹席,这样就更安了。”
这师傅也不客气,自行走到桌前,拿起桌上笔来,蘸了墨,在商无炀画的图上添了几笔。另外两名师傅看了连连点头。
商无炀取了图纸来仔细看过,发现他就是在自己画的图中添了一个“口”字形四根大柱,但是看起来明显有整体支撑效果。
那师傅说道:“少主,三面做网格框架,另外每隔十步做一个这般的大梁支撑,承受力就强的多了。”
商无炀满意地点点头,将图纸递了过去,道:“好,就这么办,即刻就开工,矿洞支撑要是做的好,我多给你们两成的薪水,先做五丈出来打个样。”
木匠师傅听闻此言不由得大喜,忙抱拳道:“少主放心,我等这就是去干活。”言罢三人喜滋滋地退了出去。
商无炀转而冲着高亮说道:“你即刻带人去山里砍伐木材,越快越好。”
“属下遵命。”
……
伏龙山上伐木,断木,刮皮,“叮叮叮”“咚咚咚”,生机勃勃,好一派繁忙景象。
商无炀也不闲着,亲自看着木匠师傅打造拼装,又去矿洞中查看支撑安装,竹席铺设。
这些木匠师傅果然手艺高超娴熟,不过两日,当商无炀再去矿道中查看时,然与先前不同了,四周网格状密集的防护加竹席,可有效地防止矿石坠落,而四根大梁,更使得网格框架有了整体支撑的力量,尤其令商无炀惊讶的是,师傅们在做立柱之时,在立柱的顶端做成了开叉状,叉口正好顶住矿顶,如此更加有利地承受顶部压力。
这不过是五丈距离,若是矿道中部如此铺设,那么远比从前每隔五步才有一个支撑框架要安的多了。
商无炀十分满意,即刻下令就按照目前的方法去打造矿道支撑架,并且所有工作必须在十日内完成,矿道每向内延伸一丈便立即跟进支撑防护,容不得半点马虎。
待一切交代完毕,他又马不停地带着德顺下山赶赴阳城。
湘国官民合营的冶铁处只有两处,而阳城王老板这里算是距离伏龙山最近的,既然第一笔交易顺利完成,往后恐怕就要跟他长期合作。而此次耽搁几日开采,必定会影响十日后交货,这也该是他商无炀亲自去会会那位王老板的时候了。
……
商无炀与德顺辰时出发,二人快马加鞭不过四个时辰,至申时三刻便赶到了阳城。
阳城不算大,与祥州相当,他们赶到时,尚未到用晚饭的时候,街上依旧人来人往十分地热闹。
二人在街上骑行不过一盏茶功夫,便转入一处宽敞的石子铺成的路,可并排行驶两辆马车,越往前走越冷清,德顺熟门熟路地驱马来到一处宅子的大门前停下。
宽大的院门大敞着,高墙耸立,两根五尺宽的石门柱高约三丈,中间的横梁上刻着“阳城冶铁处”五个大字。看上去,东西长约二百丈,南北宽亦有约七八十丈,宛若城堡一般,果然规模宏大。
二人翻身下马,即刻便有两名男子从里面迎了出来。
其中一人显是认得德顺,抱拳道:“原来是德顺爷。”
德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