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谁都知道,李然如今提出的这三点建议,可能已是现如今最为稳妥的方法了。
祭氏的一众族老原本还在那冷嘲热讽着,可听完这三点后,也不由一时都沉默了下来。
堂议之后,祭先便与李然一道,前往子产府上。显而易见,此事若想成功入庙堂讨论,就必须先说服子产才行。
“祭老?子明?”
子产陡然见到两人同时来访,当即有些诧异。
“子产大夫,今日老夫与子明前来,实是为了城中疠疾之事。”
祭先当先开口,语气稍显沉重。
他并不知道今日李然能不能说服子产,可一旦说服不成,那他外一众族老面前,这张老脸可真就没法搁了,所以他自当谨慎一些。
而一旁的李然看上去却很是平静,面上不见任何波澜,一片云淡清风之色。
“哦?祭老可是有何建言?但讲无妨,侨洗耳恭听。”
因城中发生群体性事件,如今官府与民众的关系可谓下降到了冰点,子产不但要承担着来自朝堂上的巨大压力,还要承受来自民间的舆论压力。
若是有人能够在此时建言献策,对他而言,自是再好也不过。
他这话音落下,祭先当即转头看了看李然,示意他来言道。
李然心领神会,当即看着子产道:
“子产大夫,然观近日城中情况,长期封禁虽于控制疠疾有利,但也难免引起诸多矛盾纠纷。”
“然有三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昨日李然特地与子产言道要他配合自己好好的演一出戏,此时这场戏便要正式开始了。
子产也是个聪明人,又如何会不知李然此言何意?
于是,笑着道:
“哦?子明是有何高见,不妨说来一听。”
于是,李然便将在族议之上他所提出的,如此这般的是再复述了一遍。
一旁听着的祭先至始至终都未曾开口,只子产不时问一两句,皆是由李然一一作答。
如是,子产在听完后,面露思索之色良久。
事实上,李然的这三点建议可谓恰到好处,既没有得罪朝廷内那些坚持封禁郑邑的卿大夫,又能适当的减轻而今城中上下的压力,对于子产而言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他却也不能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
因为这场戏,其实就是演给祭先看的。
“子明所言自是在理,但若当真如此执行,恐怕亦不会如此简单吧?”
子产这话,却是向着祭先说的。
祭先见子产看着自己,当即出言道:
“大夫所虑,也正是老夫所忧。”
“此事若想顺遂,只怕还得说服朝堂上的一众大夫们,也须得与百姓言明,确保这都城内外仍旧是安稳如是,不可出任何的差错呀。”
“但…”
官府是刚刚放出了要继续封禁郑邑的消息,而且已经得了当国罕虎的首肯。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说服朝堂上的大夫同意李然提出的这三点建议,这无异于直接啪啪打脸。
随便想想都知道,这将是何其的困难。
“要不…祭老,此事既是你祭氏提出来,那明日你便和本卿一道前去如何?”
子产想了想,转过头来看着祭先问道。
谁知祭先闻声当即是立刻摆手道:
“不不不,大夫说笑了,老夫我一没大夫的魄力,二也没子明的巧舌如簧,若让我去朝议之上说服他们,恐怕只会是贻笑大方啊。”
“再者,此三点皆是由子明一字一句提出的,其中细节周到之处,子明肯定比老夫更是清楚。”
这祭先虽说做生意,人情事故上是很有一套的,但是对于庙堂之事,虽说不至于是一窍不通,但起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