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价高者得(1 / 2)

时间还是得回到《华音史》专访结束后。

由于对《陋室铭》的喜爱,杨绸在跟苏白告别后,迫不及待的自己写了一副书法。

但左看右看,怎么看都不满意,就这种烂字,也配当作书法,也配写《陋室铭》这种经典传世之作?

没错,杨绸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杨绸想到了一个微信群。

这个微信群,是书法协会的微信群。

作为书法爱好者,再加上自身社会地位并不差,杨绸是加入了书法协会的。

这个书法协会,可不像“诗词协会”那种野鸡协会,能加入书法协会的,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当代书法公认三大家——傅竹,王郁,赵夷都在这里面。

除了这三人,还有其他书法大家,喜欢书法的成功人士,可以说这个书法协会含金量十足。

……

书法协会群内。

“有人没,我这里有一篇骈文,急需合适的人写上一副字。”

杨绸的信息,打破了群内的平静。

“想写哪一首文章,我可以代劳!”

“最近书法上又感突破,再信我一次,这次我一定能写好!”

“酬劳多少?”

先炸出来到都是小鱼,虽然在书法领域都有些名气,但在杨绸心中,是不够格写《陋室铭》的。

“这篇骈文名为《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傅竹赵夷王郁刘光义成世儁,文章已经附上,愿付五万酬金……”

杨绸把《陋室铭》发到了群里,并艾特出来,他认为当世有资格写这副字的五个人,并愿意出五万块酬金。

诚然,对于这些人,五万块有点微不足道,杨绸也不知道能不能请的动,只能寄希望于《陋室铭》这篇文章的质量,能打动他们。

五万块,就当作锦上添花。

这当世书法五大家,一般情况都是高冷人设,很少在群里说话,但随着这篇文章一出,也纷纷被炸了出来。

傅竹:“这篇骈文我为什么没见过?!!!”

赵夷:“我好像也没见过,不应该啊,天下间还有我没写过的文章?”

王郁:“老杨你这篇文章是从那本古籍翻出来的?”

刘光义:“老杨,看私聊!”

成世儁:“老刘你滚远点,别来这一套,敢问这篇文章是哪位大家所作?”

能当的起“书法家”这三个字的,在文采上绝对是不差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何况是他们?

他们一眼就看出了《陋室铭》的不凡之处,这种质量,理应是传世之作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现在才看到?

难不成是最新的考古发现?

没人会认为,这篇文章是现代人可以写出来的,都以为是古人遗传之作。

“这篇文章作者你们也应该都认识,尤其是老成你,你家还跟他有不少渊源。”

被杨绸点名的成世儁懵了。

我们都认识?还跟我家有关系?难道是我爷爷那辈是文学大家?

这倒是有可能,毕竟别的不说,上个世纪,成家可是文坛之首,认识并不奇怪,只是“渊源”这个词语……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文人之间的事,怎么能叫渊源?

“老杨,别卖关子了,你快说说谁的大作吧!”

“对啊,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到底是谁。”

一群书法界大佬,开始催促起来,杨绸的恶趣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还刻意等了片刻,才慢悠悠的回应。

“这篇文章,是苏白看到了我简陋的办公室,再看到了我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