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2 / 3)

片制造商Cyri;星辰制造收购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东南亚三个制造基地和星威资源同美国通用电气(GE)共同开发大功率燃气组等大计划都受阻于委员会的审查。5月美国空袭中国大使馆,导致两架B2飞机一毁一伤,两国气氛非常紧张。这种背景下,中星这几项收购计划前途未卜,本来准备回国的杨星不得不亲自出马解决这个问题。

总算中星国际在美国这几年打的基础和建立的人脉发挥了作用,美国这边有员工建议,这已经属于政治纠纷,能否找华盛顿的游说公司出面解决。游说公司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下诞生了的特殊产物,游说公司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派遣大量说客到拥有立法权的美国参众两院和拥有相关行政资源的政府部门进行不懈的游说。游说公司的关系网相当庞大和复杂.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州县议员,简直是全天候全方位立体渗透的工作,美国每项重大政策的出炉,背后隐隐浮动着各种游说公司的身影。

星国际找到了华盛顿最有名气的一家公关战略公司,他们给出的建议一是中星集团和中国政府间要划清界限,显示中星集团是家纯粹的私人资本公司,这点倒还好办,杨星当初创立中星集团时,就小心谨慎不在明面上和政府业务有太多牵扯,集团连在国内的银行贷款都很少。除了收购山一证券时那笔中国进出口银行80亿美元的信用担保需要解释,光从公司外考察,中星集团始终是家彻头彻尾的香港跨国公司,基本和中国政府没什么瓜葛。

二就是中星集团不但自己要游说,还可以寻找合作伙伴或是投资地的政府一起帮着游说。摆出事例证明中星在美国给美国人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并给许多美国企业带来了合作机遇,集团在美国投资建设的研究机构,也能提升美国的科研水平,描绘出收购成功后带给美国的种种好处。

而作为亚洲金融风暴和星动网络上市中都有过合作的美国高盛公司实力雄厚,杨星接受建议直接委托他们作为这几宗并购生意的金融顾问,在高额佣金的诱惑下,高盛总裁保尔森亲自出马,不但帮杨星找到了CFIU的弱点,还为杨星拉线搭桥找到了财政部部长首席幕僚贝克。

听完杨星的建议,贝克肥厚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意动。杨星知道有门,他趁机又添了把火道:“我知道鲁宾前部长一直想让华尔街解开束缚,取消金融管制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但直到离任也没成功。而萨默斯部长正在推动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无疑能完成这个设想,我们公司愿意资金支持全力支持该法案的通过。”这句话无疑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灯草。贝克犹豫一会后终于点头同意帮助杨星全力游说CFIU,并详加指点杨星如何打点CFIU里其他部门和个人。

杨星长吁了口气,心想这次高价午餐会总算值回价,CFI部运作详情一向不为人所知,即使贝克无法保证完全说服里面所有人,但他透露的CFI幕消息就让杨星觉得大有所获,可以从容布置有的放矢,不再两眼一抹黑。显然对萨默斯部长来说,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头等大事,为此不惜牺牲原则帮助杨星。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是前任财长鲁宾任期内全力推动的一案,1997年以前美国商业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监管不允许跨界,鉴于30年代大萧条的风险,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银行与证券业务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虽然规避了风险,但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美国银行业的发展。

这个法案主要内容就是不允许美国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企业合并经营,银行只能做银行业务,投行只能买卖证券,不能接受存款,保险资金又不能进行投资和储蓄。各行业间泾渭分明,也就是所谓的“分业”经营模式。而二战后随着金融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跨行业间的金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