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的确是隔行如隔山,牛有道硬是没听明白中计在哪,遂再次请教道:“还请蒙帅详解。”
蒙山鸣颔首,“晋国从齐国西线摆出的大举进攻之势骤停,暴露了高品的意图,结合高品目前的用兵态势,已不难猜出高品想干什么。再回顾高品与呼延无恨之间的交手态势,已能逆推出高品的战略!”
“齐国地势平坦,适合骑兵作战,战术上齐军占优,晋军处于劣势,加之对手又是呼延无恨,硬碰之下…高品之前屡次败在呼延无恨手上,对呼延无恨是颇为忌惮的,上回呼延无恨吃败,可见高品作战风格大变,也可以说是痛定思痛而求变。”
“此时再看高品在战场之布局,根本没有决战之意图,依然在持续以守待变的打法。”
“齐国地势,几无险可守,以守待变的打法进入齐国境内很难发挥作用,很容易被呼延无恨攻破。”
“如此一来,高品的用意就明晰了,之前从齐国西线大举进攻的态势,只是为了逼呼延无恨撤兵,因不想与齐国分享‘粮仓’。”
“齐军一撤,高品的目的便达到了,全面占领了卫国之地盘,在卫国原有边境工事上再次加强工事构造,按照他的布防需求来构建防御工事。另一面则是从晋国那边迅速派人进入卫国地域经营,欲快速恢复‘粮仓’之产出,晋国已经在这样做了。”
“高品的目的不是急着攻齐,而是为了稳固后方,欲快速恢复‘粮仓’之产出,在为持久战做准备。”
“如此一来,他进可攻,退可守,晋国耗的起,齐国却耗不起。只要他守的住,坚守不出战,秦国大军入齐又有什么用,面对高品的善守之势,只要无懈可击,连呼延无恨都拿他没办法,罗照又能奈何?冒进又会重演三道坡之战,只怕正中高品下怀。”
“秦军早不入,现在进入,只会加重齐国的消耗。只要高品坚守住,长期保持随时进攻的态势,偶尔再辅以针对齐国的袭扰,只要保持耐心耗对手个年,齐国内部自己就要出乱子,一旦将齐国给耗虚了,高品无需大战就能把齐国给收拾了。”
“呼延无恨一开始是没打算轻易撤兵的,宁愿放西线晋军进入齐国境内再战。若呼延无恨坚持之前的战略,高品只怕要头疼。出兵硬碰,又怕打不赢呼延无恨。放由西线人马深入齐国的话,一旦呼延无恨回兵,西线人马想轻易撤回怕是没那么容易了,到时候高品怕是想不和呼延无恨决战都不行。”
“若是西线人马不敢深入,就会被呼延无恨看破手脚,那齐国也大可以坐以待变,你敢弃险阻来战就奉陪,继续龟缩不出的话,齐国也能占了卫国的半壁江山当做粮仓来经营。”
“那是高品不愿看到的局面。”
“呼延无恨一开始的战略是没错的,就算最后迫于实力悬殊打不赢晋国,凭他的能力在草原之地决战,也能把晋国给打成重伤。奈何呀,呼延无恨顶不住朝廷的压力,不但令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也令齐国彻底处于了劣势,而致高品图谋得逞。”
“高品的作战风格突变,令人有些摸不清深浅,我之前没看出高品用意,估计呼延无恨也没看出来。”
“不过呼延无恨毕竟经验老到,他一开始的战场直觉是没错的,只是…唉!”
牛有道闻言惊奇,“人言燕山鸣、齐无恨,战场上竟能瞒过你和呼延无恨,这高品竟有这么厉害?那他之前为何还屡次败在呼延无恨手上,我犹记得他上次战败时,差点被呼延无恨给活捉了吧?”
蒙山鸣摇头:“所谓人言,好听话,听听就好,当不得定理。哪个名将不是吃败仗、长教训磨砺出来的,我与呼延无恨都是恰逢国难,于久战不休的困境中磨砺出来的,高品前番战败又何尝不是痛定思痛,一代新人换旧人也正常,就看有没有机会。高品能从一小卒到如今晋国大司马的位置,并得太叔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