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能不能不要再提我那点破事了。”
“你真当陛下不会改变主意,灭了我李家三族吗!”
看到天幕又提起了自己,李斯只感觉自己家族的羁绊仿佛又弱了几分。
然后就是皇帝,一个施政理念与自己截然相反的太子又有几个皇帝能容忍呢?
即便是汉武帝知道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也默认了刘据的行为,可刘据最后下场如何?
所以一定要学会忍耐,不要过早暴露政治理念,更不要成为与皇帝对立的政治头子。
“咱就奇了怪了,纵然后世全民都可以读书,但是这种东西真的是能够随便传授的吗?”
“后世的朝廷就不怕出事吗?”
虽然他大明暂时没有这种危险,但朱元璋并不希望百姓知道更多关于政治的东西。
而且他们毕竟不是后世,百姓知道太多政治并不好。
还有就是不要造反,对皇帝要保持绝对的孝道。
历史上造反成功的太子掰着手指头都能算过来,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也不用遵循这几条了。
像李承乾如果不是自己崩了,多忍耐上几年说不定这皇位还是他的。
而古代就讲究一个孝字,只有你对皇帝保持足够的“孝”,也不指望能够感动他,但最少他没法因为一些小事就废了你。
其次就是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别好不容易上位了就过分奖励自己,朱常洛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这些或许能离皇位更近一些,当然了如果碰到极端情况如康熙跟乾隆那种皇位一坐就是六十年的,那你就自求多福吧。
“什么叫做自求多福,这是盼着朕早点死吗?”
听到自己皇位能坐六十年,乾隆那还是十分高兴的,可后一句话立马就让他不高兴了。
“主子管那些后世人做什么,重要的是您龙体如此健康,这真乃是我大清之福啊。”
和珅倒是连忙上来拍起马屁,毕竟乾隆多活一天就有他一天的好日子过。
不过底下的一众大臣倒是瞬间熄灭了一些想法,这皇帝这么能活他们还能想什么呢?
随后又是一段新的视频出现。
盘点古代那些被废除的陋习——殉葬。
“殉葬,咱怎么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听到将殉葬和陋习挂钩,朱元璋突然感觉这是冲自己来的。
在古代一直有这样一项习俗,当氏族首领、家长、封建主死亡时,会采用活人为其陪葬。
而这些人选大多数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数量一般为几十人至百人。
而这项制度就被称作殉葬或者人殉。
“殉葬,天幕怎么提起这个了。”
“不知道,不过听说皇帝死了是要让人陪葬的。”
“俺听说一起就要陪葬几千人呢,残忍的很。”
“有那么多人吗?不过殉葬这事是真的,就是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这东西。”
“不都说了是被废除的陋习吗,肯定没有了。”
一听到是殉葬,大多数普通百姓对于这些东西还是有点陌生,毕竟他们也接触不到这些东西。
可是一些门阀世家,尤其是皇室那可是清楚的很。
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大的过错,那些人能给自己陪葬那是他们的荣耀。
殉葬制度其实由来已久,根据考古发现在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人殉。
而到了商周时代人殉最为兴盛,夏商两代的贵族墓中人殉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大型的陵墓群中甚至发现了数千人的庞大殉葬队伍。
其中就以秦国的人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