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仇何罪而至此哉?缘其不慧,为奸所惑,驱之于死地,可哀也已。命僧修荐,因此资冥福,拔昏垫之途,趋往生之路。复念尔等骸骨暴露于山野。雨淋日炙,顾视弗忍,乃命收什瘗于北山之原,封以厚土,树以佳木,俾永久而不坏也。”
朱允炆、李景隆这样不堪一击的战斗力,如何护卫天下苍生?如何抵御外敌入侵?
终止自相残杀的最有效办法,是帮助最具综合实力的一方快速胜出,正如当年名儒叶兑向先帝献计,妙锦现在所做的一切正是此意。
切合实际的理想和强悍的战斗力,在综合实力中缺一不可。
而这一切,朱棣全都具备。
愿诸位将士在天之灵护佑朱棣早日成功。
当天,朱棣下令释放所有被俘将士,听说其中有皇陵的守卫,特地把他们找来,发放钱粮,让他们回去继续守陵,
“幼冲不思祖宗陵寝为重,守卒以调而来,天下士马固多,岂少此数人?”
冬季休战时间,除了整顿兵马以备来年再战,朱棣再次向建文帝朱允炆上呈奏书,强硬要求朝廷将黄子澄、齐泰等“奸臣”发来燕兵营前问罪。
先帝当初封藩的用意,正是让藩王掌控兵权。
朱棣此番上书,大量援引《皇明祖训》中关于藩王训兵的规定,来论证自己起兵的合理性,以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臣请帅精兵三十五万,直抵京城索取去也”。
如果朝廷不答应他的要求,他便亲自率三十五万精兵,到京师锁拿。
这并非空口白牙的口水仗,他现在已经拥有了转守为攻的实力。
这份奏书送出去不久,一位朝廷官员奉李景隆之命来到北平,劝说朱棣谨遵臣道。
此人名为高巍,因为孝顺父母曾受到先帝嘉奖,于洪武十七年由太学生到前军都督府任职。
建文帝朱允炆定下削藩之策后,高巍主张以“推恩”的方式逐渐削弱藩王实力。
此次,他毛遂自荐,请求到北平劝说燕王,代表李景隆与燕王讲和。
讲和的前提是,燕王对建文帝俯首称臣。
朱棣躲着不见。
高巍心性坚定,一片赤诚,每天到王府门口报到。
据说这位夫子,讲起道理来气吞山河,滔滔不绝,拦都拦不住。
朱棣哪有讲和的心思,不打到京师,他是不会罢休的。
被人整天堵在门口,朱棣躲在王府都不敢出去。
见他这副狼狈样,妙锦笑道:“不如我出去,把他轰走,反正我刁蛮的名声,已人尽皆知,不怕再添一桩”。
朱棣扶额长叹,“你要惹得起,就去吧,只是千万别把人伤了”。
“放心吧,我知道轻重”,妙锦翩然而去。
憋在王府这么久,再不运动,浑身上下都要生锈了。
妙锦带上女卫骑马出府,活动筋骨。
正在王府门口焦急等待的高巍大人,一见大门打开,立刻挺直了腰板,没想到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心中顿时泄了气。
燕王殿下,究竟要躲到几时呢?
妙锦有心逗逗他,她微垂双眸,一拉缰绳,绕着高巍转了几圈。
只是转圈,并不问话。
起初,高巍略显惊慌,后来竟然怒了,红着脸呵斥道:“我乃堂堂朝廷命官,你是何人?竟敢如此无礼”。
妙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样干等着,多没意思啊,给你来点儿刺激的,威胁一下人身安全,看你明天还敢来不?
王府别人不敢动手,她是敢的。
即便是建文帝,也不会因为这点儿小错惩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