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门两侧的石碑犹在,左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篇文章都写得词藻华丽,文采风流,对自己的取经和译经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
两篇文字的书写者皆为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风端庄而又灵动,成为了后世书法学习的楷模。
这两座碑已经被作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唐僧也只能隔着围栏远远的看看。
他问空本道:“你那有没有这碑的拓本?”
空本道:“由于是重点文物,一般轻易都不让碰,五年才能少量地拓一次,去年才刚拓过一次,我那还留了两本。”
唐僧道:“我有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份此碑的拓片回佛国,以做学习研究之用,不知可否割爱?”
空本道:“承蒙祖师爷不弃,自当双手奉上。”
说完马上交代随身小沙弥去取来。
此时,他们又看见了刚才撞见过的年轻姑娘,她正拿着手机在拍照。
这姑娘长得是真心好看,刘尚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唐僧进塔去看了保存的贝叶经文,见那些贝叶已经几乎散失殆尽,只剩寥寥数片,不禁痛心不已。
不知那上万片贝叶流落何方,所幸自己所译经文经大量抄写后终得以流传,不然自己的不世之功岂非毁于一旦。
此时小沙弥已经取来了碑文拓本,唐僧接过拓本,连声道谢。
他从随身带的包裹中取出几卷自己亲手抄写的经文交给空本作为交换,空本双手接过,奉为至宝。
参观完大雁塔,他们来到了玄奘三藏院,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
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自己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自己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
唐僧一一认真看了,犹如看电影一般,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
唐僧感谢后人的用心,同时也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
人类毕竟是万灵之长,他们富有感情,恩怨分明,对“滴水之恩”总不忘“涌泉相报”。
慈恩寺之行,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失落,不管怎样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告别时,空本挽留唐僧吃顿斋饭再走,唐僧婉言谢绝,他怕逗留太久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两人离开慈恩寺,准备前往下一目的地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西安市礼泉县九嵕山上的昭陵。
来到停车场取车,唐僧正要上车,突然跑过来一个年轻女子,扑通跪倒在唐僧面前,边磕头边哀求道:
“菩萨,求您救救我爹。”
唐僧看她有点面熟,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刘尚原倒是一眼就认出了这姑娘,便提醒说这就是刚才寺院里那位差点相撞的姑娘。
唐僧道:
“施主快起来,有话起来说。”
那姑娘仍然跪着说道:
“玄奘法师,您是真菩萨,您一定神通广大,求求您救救我父亲。”
唐僧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是真菩萨?”
姑娘道:
“刚才您和慈恩寺主持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僧菩萨。”
唐僧只好道:
“你父亲怎么了?”
那姑娘道:
“我父亲得了癌症,我们所有医疗手段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