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桥成功了(3 / 4)

。”

洪专家摆摆手:“其实我没事,当年搞地质留下的老毛病,那个一到冬天就发作。”

赵国强说道:“那咱们下去吧,现在这桥上风太大了。”

“我想再多呆会儿,赵厂长,你这桥建造的可真结实都用了什么技术?”洪专家挤出微笑柔和的问道。

他看向赵国强内心是越发的敬佩了。

“主要是吊钢技术桥梁整体长3.6公里,承重柱需要在江水下面挖掘出五十米的深度,至于支架力点则用悬挂式纽钢进行支撑,其实将卸力点达到最强的程度,那个别的我不敢说,就目前来看这座桥放眼整个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

赵国强微笑讲解了起来。

顺着他的手洪专家看到了桥梁上方的密集而富有层次感的钢线,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将一块块钢板悬吊起来构成了整个桥梁的主干力量。

“真的很了不起,赵厂长,咱们国家要是多点像你这样的人才就好了,那个看到那个口岸没有。”

洪专家感慨万千,看着前方的一个小渡口。

“当年作战要是有这样一个大桥梁,咱们也不会牺牲太多的同志,那会儿整个江面都被鲜血染红了......可惜那时候我带着地质队干了好几年,依旧没拿不下这个任务,不过现在真是太好了。”

说到这里洪专家已经老泪纵横,说话也哽咽了起来。

“往事不提也罢......只是国家还要建设,可跟国外的差距怎么就越拉越大?”

赵国强安抚着洪专家的情绪,心中也很感慨老一辈科研专家走的路真是不容易。

未来的家国建设也该落在后辈年轻人的肩头了。

“洪老,国家积弱,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咱们民族总有一日会屹立在世界之巅。”赵国强坚定说道。

“赵厂长,你是年轻科学家的翘楚,学识比我高太多了,你认为咱们还要走多久才能抬起头?”

洪专家心情缓和了不少。

“不会太久,但是该采取新的思路不能让科技起来的太迟。”赵国强认真道。

不然按照常规路线走得要到九十年代才会迎来科技的复苏,但这速度太慢被漂亮国甩了不知道多少条街。

如果能在这个年代就此腾飞的话,那么未来真的是可期待的。

“赵厂长,两者不可能一起抓,你应该清楚咱们的状况,贫穷、技术是一方面,国际上的封锁也是一方面,完全摸着石头过河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们的优点在这个年代史无前例的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只要突破了科技瓶颈再全面开发新的前进道路,以五个新建设为主二者结合也并非不可能。”赵国强缓缓说道。

“哦?五个新建设?”

“不错,其实就是工业新建设、农业新建设、国防新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新建设,那个这是我从国际上总结出来的未来发展趋势,只要科技起来了其他自然没的说。”

“哦?这是你想出来的?”

洪专家耳目一新,十分诧异的看着赵国强,这番话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经济认知。

很有眼光也很超前。

“算是吧。”赵国强笑笑道。

“我感觉是个好方向。不过真要按你说的来咱们国家的各项技术的发展都要面向工业化,机器的生产力远远不是人力能比的,这些工业技术谁来帮咱们解决?”

“红星轧钢厂厂长赵国强义不容辞。”

“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赵国强厂长,我非常看好你。只等你们厂有重大技术突破真的能引领科技发展的时候,我会把你的建议汇报总专家的。”

洪专家再次激动了起来,赵国强的话让他对未来产生了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