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副相,竟然在慰问为国征战的将士们的时候,抱着车轮吐了个稀里哗啦。
苏辙把这份罪责都怪到了李云的头上。
没办法,谁让他多嘴的?
可李云也委屈,天地良心,他也是好心提醒不是?战场上残肢断臂,自然少不了。尤其按照军中的赏罚制度,是需要首级来记录功勋的。
那种血腥的场面,估计苏辙这位文豪见了,也就是早吐和晚吐的区别。
清点俘虏容易,活人要指定口粮,总不能饿死吧?总数八千五百余人,之所以人数不确定,主要是死了不少。这年头在战场上负伤,尤其是重伤能够在医师的手下活过来的本就不多见。而党项俘虏更不可能享受宋军伤兵的待遇了。
伤口流血,弄一把土捂住伤口,糊弄人的被把戏都有可能。
能活下来的,每一个都是奇迹。
只不过首级统计起来有点难。
一方面,自古以来的战场,胜利方掩埋失败方,或者双方各自掩埋战死士兵的尸体,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了。
至于说弃尸荒野,这绝对不可能。尸体一旦在荒野腐烂,很容易爆发瘟疫。而人面对瘟疫,这种看不见的杀手,比战死都让人感觉恐惧。
所以掩埋尸体是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除非是在根本就不可能占领的土地作战。打完了之后,污染敌人的水源,土地,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比如说中原王朝的军队去草原作战,很可能就会采用这种办法。因为在中原王朝的眼中,草原根本就守不住。
另一方面,统计战功就不得不砍头。这种苦差事,在军中很少有人会愿意,即便主将下令,也会很不情愿。
所以,战功的计算就相对的滞后了一些。
苏辙心中翻涌,他想象不出,小土匪一样的李逵,从皇城被赶出来之后,竟然在西北如鱼得水。轻而易举的建立如此功勋。
一天之后,李云知道自己在苏辙面前不遭待见,却还是拿着统计数据找苏辙。看到的一幕让他倍感忧伤,李逵竟然和苏辙聊地火热。心中羡慕不已。却不得不佩服李逵的势利。就听到苏辙双眼放光地听李逵道:“师叔祖,这农庄的封闭经济闭环做好了,不比一个县城差多少。关键是,自给自足,您想,佃户的时间被释放之后,就能发展其他的经济。但是佃户没钱,庄主有钱。而且庄主多半是阅历丰富之人,能看到需求旺盛的商品。只要有规划的投入资金,不久之后,就能出现数个产业。人没有增加,但是大家一起富裕了,庄主多了产业和财富,佃户多了收入和月俸。本来关系紧张的雇佣关系,因为佃户感激庄主的仁义,而变得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人杰,你说这个小农庄有搞头?”
不同于苏轼,苏辙对于庄园的管理非常上心,他这些年的俸禄,大部分都支出在了购买土地上了。在开封附近,苏辙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庄园。
作为大地主,苏辙对于挣钱肯定是非常上心的。同时,作为士大夫,他还有一种互惠互利的念头。原本这个念头是奢望,但是听李逵的一席话,顿时有了茅塞顿开的豁然开朗。
李逵算是找准了苏家兄弟的脉搏。
和师祖苏轼聊天,和他老人家谈酒,谈理想,老爷子能在醉醺醺的情况下,和你称兄道弟;苏辙比苏轼难搞,但是只要和他谈庄园管理,谈体恤庄户,谈合作共赢,谈创收,这位就能将你当成心腹。
李逵就是不知不觉之间,将话说到了苏辙的心坎里。
苏辙长叹不已,懊恼道:“如此说来,当初老夫不该不支持尧夫兄的建议,在朝堂上宣扬小农庄,显然是太过浅薄了。没想到,合理安排人力,就能让庄园产出增加一倍有余,此乃千秋万代之功业,老夫向你认个错。尤其人杰……你能够心怀百姓,为身无长物的佃户赤贫之家考虑,此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