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祖,我们可以售卖粮票啊!”
“粮票?”
苏轼一脑门子的糊涂,这个词从没有听说过啊。他自信记忆力还可以,不敢说天下所有的书他都看过,但他没看过的书真不多见了。
可是寻遍古今,他都不知道‘粮票’是个什么东西?
没有参照,那么就是新的,应该是李逵脑袋一拍想来出的办法。苏轼心中稍微一琢磨,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奥妙,似乎真的能够解决他如今的困境:“具体如何执行?”
“师祖,你觉得颍州官府的信誉如何?”李逵问。
“肯定很好啊!”苏轼觉得李逵有点小看他,有钱的时候,谁都可以是大爷,颍州经历了一波疏浚河道的大工程,虽然和他预期相距甚远,但该给的钱粮,官府从来都不会克扣。甚至苏轼为了断绝胥吏舞弊的可能,将发放钱粮的工作给了高俅。
高俅跟了他快十年了,人品绝对没有问题。
苏轼觉得有必要给李逵普及一下他的官声,施施然道:“颍州的官府,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允诺从来没有拖欠过,百姓咸服。老夫虽不敢说振臂高呼,百姓皆从,但也是颇受百姓信任的官员。官府的信誉在官员,你以为颍州官府的信誉如何?”
李逵点头道:“那就没问题了。”
随即,他开始说了起来:“师祖,你要知道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按照每一亩土地需要种粮一斗来算,颍州全境两万顷土地,至少需要二十万石的种粮。粮食出自哪里,中等富户一般都是雇佣佃户,自备种粮。大户采用租出土地的办法来收取地租,种粮往往用借贷卖给佃户。而普通百姓需要自己筹备种粮。这其中只有中等富有的小康之家才会雇佣佃户来帮忙耕种,自备种粮。其他普通百姓,或是租用土地的百姓,都可能会出现种粮短缺不足的状况。”
“之前有《青苗法》的存在,百姓可以很轻松的从官府这里得到所需的种粮。如今,《青苗法》虽被废除,其实官府也可以借贷给百姓。但是……”
李逵说到这里,偷偷看了苏轼一眼。
“继续说。”苏轼颔首道。
李逵道:“如今官府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常平仓的那几万石粮食,对于颍州全境来说,杯水车薪,根本就无法满足。所以,我之前说了,可能整个颍州仅种粮这一块就至少缺十万石。加上口粮缺口,总数在二十万石以上。但实际发放过程之中,二十万石粮食远不足于满足颍州百姓的需要。”
“你是说,这些人会大肆购买老夫发放的粮食?”苏轼微微蹙眉,他似乎也感觉到这种可能。
李逵揶揄道:“原先我不过猜测是仓监引起的舞弊,后来想着不太可能。小小的仓监能控制多少粮食?颖州虽然连年受灾,但田地两万顷,就算是有欠收的情况出现,但颍州土地肥沃,所产颇丰,平均下来亩产两石不是问题。这么多粮食,只要一半就能供养整个颍州百姓的口粮。除去酿酒,解送京城,赋税流转,其他的粮食去哪里了?”
“几个人怎么可能办得到将颍州粮价操控三个月之久,甚至颍州两家全年都在这伙人的控制之下。没有雄厚的资本,他们根本就做不到控制粮价。唯独有一个可能,操控粮价这件事,颍州大户都参与了。”
毕竟,大户们眼瞅着要狠狠捞一票的时候,怎么可能让官府从他们的锅里将干的都捞走,留下汤汤水水的也吃不饱。
人心不足蛇吞象。
就是说的这些人。
李逵点头道:“没错,他们不仅会大肆购买,还恨不得将我们手中的所有粮食都买光。好达到控制粮食的目的,学就i让他们从颍州百姓的身上吸血。”
“疯了!”
“确实是疯了!”李逵觉得是个人陷入了颍州这等疯狂的环境之中,不可能不疯。这是一个由一群小人物主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