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苏门下场(3 / 4)

那种,认字一关都没费功夫,三十多岁下场之后,才学积累都足够他考中进士。二来,真要是被主考官看穿了,背上一个科举舞弊的骂名,等到才学真的积累到能够中进士的时候,也完了。恐怕没有一个考官敢将李逵等人录取。

省试取贡的卷子选出来之后,糊名也会被揭去放榜。到时候看到李逵、李云,高俅……这三人曾经劣迹斑斑的宵小出现在名单里,谁敢录取。鸡蛋里挑骨头,也要把这个人刷下去不可。甚至一旦引起朝廷的震怒,终身剥夺了他们的科举资格也不是不可能。

岂不是贻误终生?

背诵范文是一条捷径,但是这条捷径在晁补之看来,对学问一途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遗祸无穷。最简单的来说,背诵范文能够增长学问吗?

肯定不能。

看的书少了,体悟也就少了,对于大道的理解也就少了。这样的人,有什么前途可言?

晁补之作为长辈,他觉得有必要给几个后辈竖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

用科举的录取办法是无法打动他们几个,晁补之觉得就李逵这几个对科举费劲巴拉的劲头,说他们不是官迷,自己也不信。

晁补之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觉得从理想上来拷问他们,可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于是,沉吟一阵之后,晁补之开口道:“你们几个可有毕生之愿?”

“当官。”

“当官。”

“当官。”

出奇的一致,这让晁补之非常欣慰,觉得自己找到了几个人的命门。他神情淡然的悠悠道:“当官可不容易。可师伯要问你们,当官之后想要做什么?”

按照正常的套路,读书人应该激动不已的表明自己读书的立场。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之类的就很应景。然后晁补之告诉他们,没有才能,没有学识,当官也做不到为百姓做主,为帝王分忧,然后巴拉巴拉的说一通读书的大道理,从灵魂深处对他们的道德观重新竖立一遍,差不多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李逵琢磨了一阵,第一个开口道:“当官可以免徭役,不用缴纳苛捐杂税。只要有了官身,天下自由,大可去的,好不自在。”

晁补之一口老血从肺腑之内凝聚起来,有往上涌的迹象。

高俅觉得就他的水平,当大官不现实,于是很谦虚道:“如若能做九品官,此生足矣。”

临了还补充一句:“是文官。”

武官的九品官真的让人提不起劲来,韩大虎就是武官九品,在沂水县,他的身份就比三班班头稍微高一点,可怜的很。

晁补之扭脸,觉得自己和高俅说话多余。

李云嘲笑道:“九品官,好像巡检就是九品官,比捕头稍微大一点。能管乡间农兵。”

高俅气地冷哼反驳:“那是武官中最不入流的流官,我说的是文官,文官。”

“文官,什么官职是九品?”李云对大宋的官职还有点模糊,抬头看向了晁补之。

晁补之没来由的心虚了起来,他就做了好几年的九品官,大学学正,秘书省校书郎,都是九品官。面对李云的凝视,他期期艾艾道:“秘书省校书郎虽是九品,可是外放就能做六品的通判,应该不太一样吧?”心中哀叹不已,晁补之说什么也想不到,自己在皇帝跟前的九品官,竟然还被李云给嫌弃了。不过他很好奇,难道李云有凌云之志不成?顿时开口问道:“李云,你呢?”

“我爹只要我过了解试,能够在县里当个书吏就烧高香了。”

李云坦荡道,反正他爹就这么点追求,他的追求也不高。真让他去太学当教授,岂不是为难人?

晁补之沉默了,他在内心之中,已经开始承认,自己的教育失败。至于李逵几个的志向,他真不好说,说他们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