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矛盾。例如:黄淮和与其在同一时期被监禁的杨溥,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兼大学士等等。
第二:选用贤臣,废旧立新。一是任用一些原来的老师及最亲密的顾问。内阁大臣杨士奇成了首辅,大学士、少傅、内阁大臣杨荣和金幼孜留任大学士。任命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史称三杨)辅政。重视儒家道德和个人品德好的臣,权谨便是一例,母亲九十岁去世,权谨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要辞去孝行官文华殿大学士职。仁宗说:‘朕提升你,要给天下为人子,树个典范。其它事,对你不苛求。’仁宗命令群臣,要效仿权谨孝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夏原吉每人一颗银印,上刻‘绳愆纠缪’格言。此印可直接密奏皇帝,关于贵族、大臣甚至皇族胡作非为的案件。二是削汰冗官,立新制。皇朝可有可无的官被解职,其他官七十岁退隐,失职官降职,有突出才能的升任要职。
第三:皇朝废除或停止一些规定。废除古代的宫刑。停止了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采办珠宝等。
第四:减免一些赋税,禁止征收、征派金银等商品。
第五:对受灾地区,无偿赈济。开放了一些山泽,供民渔猎埔。
第六:对于流民,改以往刑罚,为妥善安置。
第七:文官科举制度(皇朝以前偏袒南方人)。规定了份额,保证了北方人占进士的40。
第八:复查旧案(司法的弊病)。仁宗关心的是,被判死刑人,可能捏造的罪名,进行了复查……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
孙嫔又跑到贵夫人府,想探听截殉事,却听到不解的三件事:一刚被免去指挥职务的宦官,操江提督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去替换了王贵通。二京师将迁回南京,北京仍是“行在”。三仁宗皇帝实行的是仁政,没说截或是废殉。社会上一些截殉的行为,都前功尽弃付诸东流了!皇朝又向全国发布通缉令,追查知太祖密旨的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