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一切既不属于真正的需要,而且只有借别人的帮助才能满足的欲望。
如说对所有人,呈现得像是真实的事情。 这方面的例子有,遭遇巨大的危险和困顿的时候,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患病时,或是在海上,如果有谁能控制局势,那么人们就会把他当作神,请求他的拯救,而实际上他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只在于他的知识。
确实,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这样两批人:一批人寻找那些能够教导和统治人和动物,并能指导它们的行为的人;另一批人认为他们自己有能力从事教导和统治。 如果人并不拥有智慧,他们是无知的,上述事例又从何谈起呢?
确实如此。 再说,一个人的这些部分的友好与和谐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称之为有节制的人吗? 也就是说,这个起统治作用的部分和它的下属都一致相信,理智必须起统治作用,而其他部分不能反叛。
他说,没错,节制的美德无论在城邦里还是在个人身上就是这么回事。 我们确实也已经一再说明过一个人由于什么样的品质才算是正义的人。 这也是必然的。 我说,那么我们对正义的看法会以某种方式而变得模糊,以至于看起来不像它在国家中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吗?
然而,你要警惕,不要把你的这种考察限制在未受训练的人中间,因为我知道,在公众的眼中没有比这更荒唐可笑的学说了;但另一方面,在那些有着天然禀赋的人看来,没有比这更神奇、更有启发性的学说了。 经过多年的反复努力之后,它终于像一块已经脱去了杂质的黄金。 然而让我告诉你一件更值得惊讶的事情。
有些人拥有理智和记忆,还拥有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考察某种学说的能力,这些人中间也有不少好人,他们现在已经是老人了,他们所受过的教育不少于三十年,但连他们也才刚刚达到这样一个关节点,在他们看来从前被他们认为最不确定的东西现在成了最确定的,最明显的。
这种关系所以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是因为它迫使我们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世界是晦涩的,还是清晰的? 是合乎理性的,还是不可理喻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
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还是分裂矛盾的? 默而索不仅是一个有着健全的理智的人,而且还是个明白人,他用自己的遭遇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他最后拒绝进入神甫的世界更是标志着一种觉醒:他认识到,“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
关于纽约——其实也可以说关于任何大城市,不过说纽约更加确切,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仍旧是大到这么与众不同的——在从前也如在现在,那使我感着兴味的东西,就是它显示于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之间的那种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
这之中,大概数量和机会上的理由比任何别的理由都占得多些,因为别处地方的人类当然也并无两样。 不过在这里,所得从中挑选的人类是这么的多,因而强壮的或那种根本支配着人的,是这么这么的强壮,而薄弱的是那么那么的薄弱——又那么那么的多。
他们从这一点出发,通过那些人所走过的坚定不移的初始阶段、进展阶段以及完成全过程的阶段,不错,这些人都有自负的头衔;但是,当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之后,他们就很轻易地把这些头衔都抛在脑后了。
头衔对于地位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就好像高贵的思想一面是由赞美培育而来,一面是由于受到小小侮辱的刺激。 严守诚实的宗旨对于受赐头衔的人来说很有必要,以免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愚弄青年人。 而这正是别的地方处理得非常错误的关键所在,而且由于它并不是没有得失,所以更加显得错误。
人类由自身的灵魂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