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一)(4 / 6)

于你,不料你竟反叛于我,本王还没找你算账,你居然开口替他求情”!

樊於期道:“王爷恩情,属下没齿难忘,只是高渐离乃属下至亲之人,还望王爷念在卑职昔日衷心耿耿,格外开恩”。

只听邹将军指责道:“大胆,你樊於期负罪卑微之人,王爷好心收留于你,你不感恩图报,有什么资本开口说情”。

樊於期应道:“若王爷若有任何吩咐,属下无有不从,只是高渐离与我情同手足,就算拼了性命,属下今日无论如何也要救下他”!

姬定怒道:“混账”!一声怒喝,又缓缓道:“我本来打算饶他一命,经你一说,本王爷还就改变主意了,今日非杀了高渐离不可”!

樊於期道:“王爷,你若伤害我哥哥一根汗毛,休怪属下翻脸了”!

姬定哈哈大笑:“你开玩笑是吧,凭你也想吓唬本王爷,我会把你这狗东西放在眼里”!

樊於期道:“难道王爷把太子也不放在眼里吗”!

姬定道:“此刻尔等瓮中之鳖,你以为搬出太子就可以了吗,别说太子不在,就算太子现身,也保不了他”!

话音刚落,耳听后面一声清脆应答:“是吗”?众人纷纷看去,只见一人昂首阔步,大步流星而来,看那人:眉宇英飒,额头圆润,发系琉璃玉簪,身着丝绸锦绣,举止潇洒如意,抬手投足间尽显大气高贵。

众人望见此人,皆是一惊,顿时低头弯腰,面上毕恭毕敬,分开一条道来,那人只管任意横行,走至姬定面前,姬定惶恐道:“太子殿下,您怎么来了”?

你道来人是谁,正是燕国太子。且说这太子名丹,乃当今燕王喜之子。这太子可谓是身世坎坷,命途多舛。姬丹年少时,被送往赵国当人质,燕王以此为柄以图燕赵两国世代友好关系。欲说姬丹在赵国之时结识一人,名曰嬴政,亦是质于赵国之人,二人同病相怜,年幼无知,两小无猜,日益建立深厚感情,誓约生死知己。后二人长大,各自归国,姬丹被立太子,嬴政为秦王。秦国日益壮大,数次攻燕,燕弱,燕王喜为图自保,又将姬丹送往秦国作人质。姬丹被送秦国,又遇幼时玩伴嬴政,初时觉得幸运,本以为凭二人以往交情,嬴政可以对自己照顾有加,不料嬴政一反初心,不但不礼遇幼时伙伴,反而常常刁难冷落。姬丹心有不甘,既受其辱,如何能忍,伺机便欲归国。姬丹既有此心,求情于嬴政,嬴政执意留他,怎能放走,道:“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姬丹闻语面如死灰,心中绝望,知秦王根本不会放自己走,自己怕是要终老于此。姬丹有感凄苦命运,夜深人静时放声痛哭,悲天悯地,向天地诉说着不公命运。说来也怪,可能这天地真被姬丹感动,次日正午之时,空中果然下起了小米,远处飞来一只白了头的乌鸦,马匹也长出了犄角,再去看厨门边上的木象,也生出了肉脚,姬丹泪垂蜇目。有道是君无戏言,嬴政虽然极不情愿,既已许下承诺,只得放姬丹离开。虽然放走姬丹,却暗中派人在姬丹出宫必经桥上设下机关箭弩,想要中伏姬丹。当真天助姬丹,姬丹夜走咸阳,经过桥上之时箭弩却无故失效,逃至城门,方至三更,便学鸡叫,引得众鸡皆鸣,这才使得城哨之人误开城门,姬丹得以蒙混过关。

姬丹侥幸活命,出得城来,便彻夜狂奔,向东逃窜。天明后购买良马,又是马不停蹄,夜以继日,总算逃回燕国。

姬丹既归燕国,有功社稷,其父燕王对他恩赐有加,臣民对他感恩戴德,姬丹既已得势,笼络人心,地位逐渐稳固,又恼怒秦王无信,早已生恨嬴政,发誓此生不能血刃嬴政,誓不为人。是故三年来隐忍薄发,暗中大肆培养自己羽翼势力,有待有朝一日以雪前耻。姬丹本风华正茂,大有作为,凭太子显赫地位,姬丹又淡泊金银,很快网罗来大批刺客死士,初时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