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一)(5 / 6)

之逃将樊於期,后有勇猛之士秦舞阳,尽皆武艺高强,在江湖上大名鼎鼎。姬丹素与高渐离交好,知其好友荆轲勇猛无比,处心积虑想要将其收在麾下,几番托高渐离说辞,虽姬丹颇会使得怀柔之术,贿荆轲于无数金钱美女,荆轲品行高洁之人,不为所动,至今与姬丹也只是表面交情,明里客套,姬丹为此心中十分遗憾。

却说此刻姬丹忽然出现,乃是荆轲通风报信。原来昨日荆轲前去寻找樊於期,出了高渐离府宅,在蓟都城打听一遍,并无半点讯息,寻思樊於期懂得易容之术,漫无目的寻他当真不容易,心想城外他有个相好的,或许他会去那里,不妨前去看看,于是又马不停蹄赶至城南西郊。见到柳兰兰,虽软磨硬泡,威逼,柳兰兰早有准备,始终并未吐露半字,柳兰兰一介柔弱女子,荆轲总不能过分为难,自知这柳兰兰必然知道樊於期下落去处,心中虽有不甘,也得悻悻而归。

待荆轲返回城中,天色已晚,寻思此事并不急于一时片刻,明日再去与高渐离相见不迟,心中既已有了主意,寻一酒肉朋友,饱餐畅饮一番,便在那里住了一夜,不在话下。

次日一早,荆轲与友人辞别,心想既然寻樊於期未果,也该回去向二弟说明情况,再从长计议,便赶往高府。便是沿路途中,仍寻找关于樊於期蛛丝马迹,本不抱任何希望,遇得七八熟人,询问打听之下,有人告知早上好像见过樊於期,十有八九是他,再问他人在哪里,那人言道北城纳贤路附近,荆轲寻思那里正是临近二弟住所,大喜之下,不免有些担忧,心中有不祥预感,恐怕横生变故,拜谢那人,便直奔高府。

荆轲匆忙赶至高府,门外已然听得兵器铮铮,噪声鸣鸣,暗道果然大事不妙,闪身屋檐之下,窥得里面士兵罗列,人头密布,暗叫糟糕,总归门外看不得真切,又不明白何事发生,择身跃上院墙屋顶,潜伏下来,这才看得一清二楚。

荆轲看那阵势,先是邹将军冷言冷语,气焰嚣张,心中暗道莫非事情已经败露了?后见姬王爷随即到来,又是步步紧逼,荆轲心道事情大大不妙。荆轲目睹全程,看那阵势剑拔弩张,二弟高渐离寡不敌众,逐渐处于下风,虽然旁有樊於期数次阻拦,终无济于事,事态愈发不可收拾。荆轲几番想要下去帮衬,转念心想姬王爷等人有备而来,况且人多势众,自己冒然下去未必能敌,有可能还会扩大事态。待见兄弟立姓现身,心想这下彻底完了,终究纸包不住火,脑海中念头飞转,思忖道:看来只有去请公子出面了!看罢一眼场上立姓仍与姬王爷对峙,不再迟疑,飞身跃下墙头,奔向昭阳宫。

荆轲素知太子与高渐离交情笃厚,也知太子心思,太子姬丹数次赠送厚礼于己,想要把己拉至帐下,都被自己拒绝。荆轲洒脱坦荡之人,实不愿被宫廷枷锁束缚,如非万不得已,欲救二位兄弟,无论如何不会向太子求情。虽然荆轲心知太子绝不会对此事袖手旁观,若太子出马此事定会迎刃而解,只是时间紧迫,事情紧急,拖不得半刻,只有尽快请太子支援了。

荆轲心急火燎赶至昭阳宫,不顾卫士阻拦,直冲云霄殿,正见太子。太子见有人横冲进来,并无护卫禀报,先是吓了一跳,待要发怒斥责,再看此人却是荆轲,倒是始料未及,十分惊愕。荆轲顾不得许多礼数,开口言道:“太子殿下,高渐离有难,请您速去救援”!

姬丹惊道:“原来是荆大侠,究竟何事如此惊慌”?

荆轲急道:“二弟高渐离被人挟持,性命危在顷刻之间,此事经过来不及细说了,请太子殿下速速动身,与我前去搭救他”!

姬丹惊道:“你说什么,高渐离被人挟持”?

荆轲正声道:“正是”!

只见姬丹眉头微皱,稍一思索,断然道:“那还等什么,事不宜迟,咱们快去吧,有请大侠带路”!

荆轲道:“太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