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风云再起(2 / 5)

多吉少。

同样感慨万千的还有在家闲居钱谦益等人,整个事件他们是一清二楚得,外来人来南京苏州,带来了平生未见的物件,引起了轰动不说,自然侵占了地主豪绅的利益,地主豪绅联合起来欲驱赶外来人,这是必然,自己虽然没有参与,可内心是支持闹事的,士绅阶层是特权阶层,不是一个两个人能撼动的,而且从以往经验来看,基本都是以地头蛇胜利告终,这次却事与愿违,大败亏输,皇帝内阁满朝文武竟然默许洪承畴雷霆一击,可以料想南京诸多官员一定上了很多奏折参劾,可朝廷置若罔闻,与以往很多乌纱落地大相径庭,据京师传回来的消息,满朝官员除了要求不要株连太多,对当事人从轻发落外,没有根本性的一面倒支持学生商户的,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说明朝廷的风向变了,对一直养尊处优的士绅阶层有了微妙变化,不再一味纵容,钱谦益也好,还是准备入阁的谢升也好,只要不是真傻瓜都明显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在他们心里感觉,以后这天下究竟是皇帝说了算还是神兵卫说了算,真说不清了。

奉旨前往西北剿寇的洪承畴可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已经习惯了听神兵卫的,现在自己手中钱粮丰盈,借来的三千精兵战斗力抵得上两三万经制官军,身边还有几十神兵神器跟随,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别说守住武汉,就是让他直接进攻都没有多少可忧虑的,所以一路上连发几道命令,要求手握几万军队的左良玉等部不得轻举妄动,守好各地城池就好,一切等他到达前线再说,他是深怕这些骄横军阀轻敌冒进,重蹈覆灭危机,神兵卫说得没错,只要守住大城池,加大赈灾力度,积年累月,百姓有了活路,流寇失去兵源,自然会分崩离析,到时再当头一击,大功告成指日可待,经过大半年财政输血,虽然不是很光彩地抄没富豪家产,可现在看来朝廷危机已过,平定西北只是时间问题,在国内建功立业已经不是那么迫切,更多的精力应该是关外女真,只要自己和神兵卫牢牢捆绑在一起,象卢象升孙传庭他们那样,那么率领新军横扫辽东,封侯拜爵自然可期,所以对付流寇现在只要稳扎稳打,不出大错纰漏就好,没看到襄阳沦陷藩王陷落孙传庭等人只是轻轻责罚吗,说明皇帝的心思在转变,不像以前那么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再来看看襄阳城内,农民军攻下了襄阳,每个人都象过节一样开心舒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很久没这样自在过了,开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害怕官军象闻到腥味的狼一样围上来,可派出每天几十批探马远出两三百里,都没见到官军的影子,这可比以前查探的距离多一倍还多,碰到有一两股不大官军也是很快掉头回去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迹象,以前官军总是如影随形,农民军打到哪追到哪,紧紧咬住不放,一定要被义军围住覆灭才甘心,这次方圆几百里见不到围追的官军,很奇怪,难道官军已经无力追剿他们了?还是各地缺衣少粮不愿追击?感觉都不是,民间传说朝廷派了钦差下来救灾,发放了很多粮食,这一点从义军进襄阳城没有以前民众箪食壶浆就可以看出来,说明朝廷真的在出血救灾民,也很好说明义军招兵买马为什么比以前困难,占领襄阳十几日,闯王部才勉强凑够十万,张献忠才不到两万,很多还是强拉进来的,好在没有追兵,算是在襄阳城能多住几日,可一旦住下就感觉整个义军不想走了,连很多骄奢淫逸的将领都不思进取了,天天在那里搜刮,天天喝酒玩女人,原因是既然没有追兵,弟兄们很久没有这样舒坦过,无论如何得放纵一回,搞得整个襄阳城里乌烟瘴气,几个首领连杀了几个军官也无济于事,这样下去,不等官军来,自己就先垮了。

李自成急了,好不容易凑起十余万人马,攻占襄阳才几天,军纪败坏,吃喝嫖赌,这样下去别说打到江南,连襄阳城都出不去,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这些有名的头领也开始担心,下面因为分赃不匀矛盾加剧,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