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风云再起(3 / 5)

义军谁也不服谁,每天都有摩擦导致人员伤亡,几个头领一碰头,觉得该整顿军纪,于是各自开始约束部下,连着杀了几个过分的军官,才稍微制止了打砸抢烧,这一来二去,加上周边只有一个尤世威带着几千官军守着襄州,他们这点人马守城都不够,更不用说反攻襄阳,这方圆几百里地就没有成建制的官军威胁,所以十几路联合作战的义军,在襄阳城一呆就是一个多月,但既定的目标是江南,不是襄阳,无论如何要往南打过去,虽说周围没有官军,可时间长了,官军必然做好部署,自己的军队也会被骄奢淫逸拖垮,所以得立即做出军事部署,不能再乐不思蜀。

是往南攻占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荆州,还是往东南抢占扼守长江的武汉,几路人马各意见,荆州荆门一带都是左良玉军队,老对手了,战斗力和他们义军差不多,只是人数近十万,好不容易凑起来的二三十万大军,和左良玉硬拼,外加明军其他总兵驰援,这块骨头很难啃,而武昌守军不多才一两万,由湖北巡抚王鳌永和总兵猛如虎部组成,猛如虎也是老对手,其手下比左良玉兵丁稍凶悍,但其为人斗大字不认识一箩筐,只有勇猛而缺乏谋略,两相比较,众人都觉得沿长江攻打武昌把握最大,但李自成觉得这个武昌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义军不熟悉水战,万一被围很难逃脱,必须有十足把握方可进攻,而南面的荆门荆州左良玉部虽然人数众多,可军纪败坏,战斗力不强,只要自己造出声势,一路强推过去,左良玉不一定是自己对手,这一说法,张献忠比较认可,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可马守应不认同,认为若要往江南,就必须拿下武昌,荆门荆州官军重兵布防,城高墙厚,义军即使攻下也要大伤元气,不如大家一鼓作气,直接挥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武昌,罗汝才则两边不靠,天生的狡猾,两边都可以打,看哪边容易,获得的利益大,刚联合的义军又开始有分歧了。

是否分兵两头进击?还是有力一处使?几方头领商量来商量去,各不相让,又耽搁了好几天,李自成内心是想统一全部义军,奈何罗汝才马守应有些看出他的心思,就是不配合,无奈之下李自成和张献忠决定分兵,他们率大部义军向南,相机攻击荆门荆州,马守应和罗汝才等率六万义军往武昌方向攻击,双方约好,一旦攻击不利则迅速向对方靠拢,以免全军覆没,总算是定下了战略方针。

已是深秋,二十多万义军经过三天准备修正后,开始分头行动,这次义军稍微学乖了些,留下个左金王一万人马守住襄阳这座空城,万一两方进展不利,也可以退守一下,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十六万义军直扑以荆门外围得远安县,罗汝才马守应率六万多义军向随州攻击,一时间中原大地上又狼烟四起,警报飞传。

崇祯此时刚收到江南送来的五百万两银子,内心的喜悦冲淡了襄阳战事的忧虑,神兵卫出大量粮食帮助大明救济西北各省,从史可法和洪承畴的奏折来看,已经初见成效,各地流民明显减少,宋应星已经在陕西河南几个府县推广种植土豆等高产作物,据说前景喜人,而各地官军在孙传庭等人的一再训令下,不再围追堵截,而是巩固城池,以逸待劳固守,变得不那么被动,看起来流寇几十万人马,不过地盘就是在湖北几个府之间闹腾,其他地方零星贼寇基本没有多少活力,听神兵卫几位首领的分析,这样的局面,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即使在被流寇攻下一两座城池,也不用怕,把他们围在一个特定地区,外围加强赈济,扩大抗旱作物推广种植,很多饥民就会有了安定的根本,不会再盲目追随流寇,一两年之后,流寇内部自会瓦解,搅乱大明几十年的流寇自然会彻底平定,到时再全力对付东虏,不过高师成他们也说道,东北女真不会坐看流寇覆灭,一定会在关键时刻出来捣乱,其战略目标就是不让大明有喘息机会,因此必须时刻警惕关宁锦防线和张家口大同方向,尤其是锦州,必